? ? ? ? 儒家思想自春秋戰國到現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里,一直統治著中國人的思想,從未動搖,從而導致了大多數的中國人從內心深處是認可孔孟之道的,認為那是正確的,所以后人為孔孟及其學生戴了很多光環,但我認為,孔子沒有那么偉大,他只不過是個普通人!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 ? ? ? 孔子在教學上很有一套,他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孔子被后人譽為“萬世師表”,可見后人對孔子的評價是多么高,足以顯示出孔子在教育方面所做的成就,足以做后世老師們的表率,可是,雖說孔子弟子不下三千,可賢者不過才七十二人,占了總人數的2.4%,可見,孔子當老師也不過就一般,甚至不如現在的好老師呢!
? ? ? ? 古書記載,孔子最器重、最喜歡的弟子,要數顏淵了,孔子曾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可見,孔子對顏回十分賞識了,忍受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但卻很快樂,有一顆樂觀的心,但我則認為不然,一個人,整天生活在破破爛爛的小巷子里,衣衫襤褸的,吃著不知從哪搞來的飯,喝著一勺涼水,還整天很快樂的樣子,這和乞丐又有什么區別,不能夠在困境中奮進,運用自己的才能,去富得一方百姓,在自己快樂的同時,讓人們也享受快樂,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只知道自己快樂,如此自私之人,孔子卻對他贊賞有加,讓其他弟子從之,可見,孔子并非什么高尚之士啊!
? ? ? ?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華四人與孔子談論時,孔子表示對曾皙的觀點十分贊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認為,讀書人應該這樣,不去追名逐利,寄身于自然。但我認為,孔子不免有些虛偽,過分的追逐那些精神上的需求,而不去追求一些物質的實在東西;孔子認為,金錢,權利,地位等都是些世俗的東西,而精神上的解脫才是真正的高雅。我認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物質資源不夠充裕的情況下,又有什么資格去“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呢?明代的孫人儒在《東郭記·綿駒》中說:“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我到有些贊同,與之相比,孔子不免有些假清高啊!
? ? ? ? 但孔子為后世留下的許多重要言論,思想,都是不可否認的,也有人說,要想世界的繼續更好的向前發展,需掉頭重學三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思想,可見,孔子的貢獻是不可湮滅的!這位大教育家還有許多不為我們所知道的故事,有待今人繼續考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