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外地人為什么要來到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中?因為這里的社會治安好于其他的城市,晚上走在五彩繽紛的霓虹燈下,不會有被搶劫的擔心;因為這里人才濟濟,周圍大多都是高素質的人,在他們身上會學到好多知識,使自己不斷提升;更因為這里施展才華的機會多多,只要你是金子就會在這里發光發熱;因為……理由好多好多,數不勝數。
我們來了,帶著希望,帶著夢想,帶著心中無限的崇敬,也帶著拼搏半生的積蓄來這里安家立業。
在這里我們結交了新朋友,感受到了這些朋友帶給我們的溫暖,我們已經融入到這個城市中。
有時我身邊的上海朋友,看到一些不道德的行為,馬上就會聯想到這一定是外地人做的,偶爾會說一些鄙視外地人的話,但馬上就會對我解釋說:“我們已經不覺得你們是外地人了,我們口中的外地人是不包括你們的。”我微笑著點點頭。
其實我們不得不承認上海好多偷雞摸狗的事,確實是外地人做的,上海人對外地人有不好的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個臭魚腥一鍋湯”,就是那些低素質的外地人,影響了所有外地人的聲譽。
不過確確實實有個別上海低素質的人,不但瞧不起外地人,同時也瞧不起上海郊區的人,認為他們是鄉下人。
前幾天在去銀行辦務時,就遇到這樣一位60年代初的人,自身一點業務知識都不懂,在銀行接連幾次填錯單據,還無理取鬧,竟然扯著嗓門喧嘩,謾罵工作人員。
因為這銀行在上海郊區,所以她罵起人來,還會用“鄉下人” “垃圾銀行”來為自己鼓勁;嘴里“港督港督”不停的叫(傻子的意思),好像全天下就她一個人聰明似的。
這種人真可憐,自己沒什么本事,公德這兩個字,拆開來認識,并在一起就不認識了。內心空虛,精神世界里什么都沒有,只剩下身份證是310(上海地區號)開頭來引以為自豪了。
但這樣的人終究還是少數,大多數的上海人還是很有素質的,比如通過問路就會看出,上海人遇到問路的,會很熱心并詳細的指路,如果有什么問題請教他們,他們也會熱心的解答。
他們雖然沒有北方人那種豪爽大氣,但也不喜歡占別人的便宜,大家出來消費都是AA制,親兄弟明算賬,不喜歡欠別人的情。
在飲食方面更是考究,吃的少而精,我們家鄉人,做什么都是一大鍋,大家坐在一起管夠吃,記得上次回家鄉,在飯店里跟朋友相聚,有一道菜大家都覺得好吃,就又加了一盤,真是有種讓我一次吃個夠的感覺。
記得剛來上海時去菜場,看到有人買肉只買幾兩,甚至都不到半斤,還看見有人買一根肋骨,覺得很搞笑。
家鄉人買排骨都是整個一扇,或者半扇,很少看見買幾根的,買肉也很少見買幾兩的。所以家鄉人那種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性格,更能體現出他們的豪爽。
我當時還看見攤位上的大白菜,被一劈兩半,有人甚至買四分之一,覺得很奇怪,家鄉人從來沒有買半顆白菜的,都是買一整顆或者是幾顆。
我當時買了很多肉和菜,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一顆大白菜,走到小區門口時,上海保安大叔和阿姨們,追過來不停的說"以后不要買這么多,你吃不完的。"這更體現出他們的熱心。
現在我從不買那么多了,想想他們的做法是對的,做的少吃的精,既新鮮又不浪費,何樂而不為呢,看見人家的長處就是要學習的,
上海人平時飲食上還有一點很注意,就是哪些食物是發涼的,哪些食物是發熱的,一年春夏秋冬,什么季節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都很在意。
想想我曾經在家鄉時,吃東西從來就不管什么發涼發熱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也從不考慮什么季節。
現在入鄉隨俗,受周圍的上海人影響,也開始不亂吃東西了,慢慢跟著考究起來。
現在回到家鄉,看見那些一大鍋的雞鴨魚肉,真是有點暈暈的感覺,不敢恭維這種做法了。有時候細想想,感覺自己這樣算不算是忘本啊?
回想起來到上海這十幾年,在上海人身上學到了好多東西,在大城市成長起來的人,大多數是高素質的,他們做事遵守規則,遇事喜歡講道理不動粗,我喜歡他們這些優點,更愿意融入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