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想說說靠讀書習得技能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件小事兒。
不要做時間的奴隸
關于技術學習總算有了些體會,不外乎下功夫。之前一直比較抵觸一個技術點看好幾遍,性格使然。這個教訓早就該意識到了——拿到技術書,總想著把它從頭到尾看完就能得到提高,對于晦澀的地方,看不下去,直接跳過。這種“不以看懂未目的,卻以看完為目的”的學習方式,是大錯特錯的!因為一本新書,沒有看懂就跳過,久而久之,潛意識里已經因為跳過太多內容而對整本書都有了厭煩情緒,也就不想再繼續看下去了。到頭來,這本書既沒有看懂,甚至連最初“想要看完”的目標都沒有達成,最壞的是,還花掉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最最壞的是,這個過程只是在自我陶醉自我安慰以為花時間做了有意義的事兒。實際呢?不如去打游戲!
所以,如果決定要學會哪部分知識,那就直到完全掌握為止。因為從過去還是學霸的經驗來看,沒有什么知識的人腦不能處理的。所以,再遇到新知識中的難點時,那就針對這個點,廣泛地收集資料,一篇一篇看,一遍一遍看,始終相信這樣的時間花費是有意義的,不要做時間的奴隸。
所謂時間的奴隸,就像李笑來老師那本《把時間當朋友》提到的“時間恐慌癥”,做一件事前,總是首先擔心“沒有時間了”,畢竟“生命是有限的”。難道是被生老病死的嚇到了?把“生命是有限的”說的拆分,就有了“童年是有限的”、“十幾歲是有限的”、“二十幾歲時有限的”。所以“童年不能輸在起跑線”“十幾歲要讀書”“二十幾歲要攢錢賣房子”“三十歲要結婚”。然后正處在二十幾歲的你,就想著二十四歲要學會iOS開發,半年要掌握到runtime,這個月要完成教材Core Data之前的內容,那明天就要看懂ARC的strong和weak,后天就可以看instrument調試方法了……帶著這種計劃和期待,在看今天的內容時,就一直擔心完不成計劃,于是每碰到讀不懂的地方,就會認為深究下去是在“浪費時間”,因為這可能導致已經制定的計劃沒法完成,于是這部分就草草地過了,跳過的那一刻,心里有點不甘心,可轉而想到,離完成當天計劃又進了一步,大腦產生的快感就把那點不甘心覆蓋了。就理所當然地跳過了,這才是真正的浪費時間。
學會一章比讀完一本劃算
先來說說進度。進度,有兩種不同的理解角度,定量的與定性的。定量就是靠“這本參考書已經讀了多少頁”“跑步軟件顯示多少萬步”這種有明確數據來顯示的進度的方法;定性,其實我是想說在質量上考量進度的完成情況的方法,只是因為“定量”與“定性”一般成對出現,故有此一說。定量就是本文不提倡的方法,因為“讀完了一本書” 是 “已經掌握了讀這本書前想要獲得的能力”,的充分非必要條件。
我就想強調:不要光以讀完為目的,因為“是否讀完”是書的作者根據自己對整個知識體系理解呀,以及對讀書人能力的預估,給出的學習節奏。但是這個節奏不一定適合你,因為你現有能力和作者預估出的讀者的能力,或多或少,是有一點點差距的,我已經說的比較委婉了。反過來,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么你復習一周不敵有些人復習一晚上,不要灰心,畢竟我們都不是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要以“掌握”而非“看完”為目的!
無論是學習或者做工程項目,追求進度,真的就離計劃又近了一步嗎?從我個人的失敗經驗來看,答案絕對是否定的,而且會產生兩點顯而易見的弊端:
1、新學的知識因為跳過了若干難懂的部分,所以在大腦中肯本就沒有形成相對閉環的體系。就憑那點易于理解的簡單內容,除了能在過程中給求上進的心理一絲安慰之外,什么都留不下。
2、這很容易影響繼續堅持下去的心態,這節沒學好,這章最后的習題沒有做出來幾道,整本書最后都廢掉了。被其他事以耽擱,勁頭兒一過,這事兒就算了了。最怕還自認為已經學會了,結果別人向你請教runtime,你除了說這是“進行時”,多一點多一句都說不出來,更別提加上自己的理解了。
基于第一點,所以我越來越相信,做輕而易舉毫不費力的事不如不做,驗證這個結論太簡單:一直做重復性勞動的事兒不能使人達到長久的快樂。
基于第二點,我是想說,看一本書由于學不會而跳過,其實這就是“人生遇到點挫折就放棄”的縮影,但又沒有這么嚴重,因為讀個書而已,跳過幾個難點而已,并不能就成了擼sir,更不至于拿到“人生”這么大的臺面上來講。但總是要有影響的吧,且你我心里都清楚,這影響并不好。
這里我想提出一個可能存在但以我現有的知識無法描述出來的模型:時間t,為了培養能力C(Capcity)做的練習E(exercise),練習過程中的實時效果Ae,最終能力獲得的效果Ac,應該具有某種聯系。尤其是Ae與t之間還要靠其他參數構成等式或不等式關系。
一輩子確實不長,但也不要過得太著急~
---------------------------------------------------
ps:提一下我對下面說句話非帶上13億人口這種行為的看法
“小市民情節,中國人非要把自己的iPhone貼個膜”——他一定不舔酸奶蓋
“失獨老人沒有貧困補助,中國人太冷漠”——homeless是英語,??? ?? ??是韓語,sans logi是法語。
為什么在戰爭年代,沒有人罵自己的國家,沒有人噴自己的種族?媽的每天吃不飽飯還要挨打,哪有精力罵人?
所以,一切類似“收割完糧食開始罵土地”的行為,都是特么的犯賤!我并不是針對誰,我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