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記得這樣一則笑話:
一餓狼覓食,聽到有女人在訓孩子: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孩子哭一夜,狼在門外癡癡等至天亮,長嘆一聲:騙子,女人都是騙子!
01
N年前的春節(jié),回家前打電話給媽媽:還需要什么東西帶回去嗎?
“什么都不用買,家里啥都不缺,年貨都準備齊全了,你們回來就行。”
妻子說:“要不還是給媽買一件毛衣吧,媽穿的那件毛衣好多年了。”
其實,以前也不是不想給媽媽買衣服,可是,每次媽媽都拒絕了:不是說有衣服穿;就是說我買不好,她相不中;甚至威脅說就是我買了,她也不會穿。于是,只能作罷。
“還是問一下媽媽吧?”我有些猶豫,真的怕媽媽會生氣呢。
但妻子堅決要買,說真生氣了,她扛著。結(jié)果,妻子選了一件顏色鮮艷、非常喜慶的毛衣。
妻子把毛衣交到媽媽手上的時候,我看到媽媽的眼睛一亮。嘴里說著:不讓你們買,怎么又買衣服呢。卻急著脫去自己的外套,去另一個房間試穿新毛衣了。
毛衣正合身。整個春節(jié)期間,媽媽都穿著這件新衣穿,每天樂呵呵的,每當碰到樓上樓下的鄰居,不等人問,就主動說:兒子兒媳給買的。很怕別人不知道。
那幾天,我一直想不通:那個曾經(jīng)囑咐我“千萬別買,買了我也不會穿”的媽媽,怎么就那么高興的穿了呢?媽媽說的話,還要不要當真呢?
02
前年“五·一”,單位有事。我提前告知媽媽:放假不回去了。
媽媽回復:沒事的,不回來就不回來吧,也不是每次放假都得回來。說的時侯語氣異常平靜。
沒想到單位的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辦,只一天就處理完了。剩下的幾天干什么?我又點燃了回家的熱望。
只是,這次回家并沒有告訴媽媽,我想給她一個驚喜。
媽媽果然大喜過望,笑的合不攏嘴。只是笑過了之后,我發(fā)現(xiàn)媽媽的氣色并不太好。
問她是否生病了,她說沒有;是不是哪不舒服,也說不是。
“沒生病,就是聽你說不回來了,這幾天睡不著覺。”爸爸在一旁給了我答案。
“這回好了,兒子回來了,我也能睡好覺了。”媽媽哈哈笑了起來。
我沒笑出來,我差點哭。不是說“不回來就不回來嗎?”,怎么?真的不回來,覺都睡不好了?
我開始懷疑媽媽先前說的并不是真心話,可我每次都當真了。
其實,她說的并不是她真正內(nèi)心想的,她不直接說出來,是不想讓兒子為難。
03
是不是別人的媽媽也這樣呢?我問同事小汪。她給我講了她媽媽的一件事:
那年,小汪在縣城讀高中,住宿,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每次返校的時候要帶夠下個月的伙食費,還有日常開銷。那時錢實,每月50元錢就夠了。
因為每月都是這樣,成習慣了。小汪的媽媽事先會準備好錢,小汪走的時候,媽媽就會說那句永不變的話:學習苦,別累壞了身子,想吃啥就買點,別怕花錢,家里條件還可以,供你上學時沒問題的。
小汪知道家里不富裕,爸爸身體不好,全靠媽媽一個人維持。但每月帶的50元錢從來沒有耽擱過,對媽媽的話,小汪就沒懷疑過。
有一次,學校考試,小汪比預(yù)期早回家了兩天。回家那天已是傍晚,屋里亮著燈。透過窗玻璃,小汪看到一個四十幾歲的男人,站在屋子的中央,小汪的媽媽點頭彎腰的,好像在乞求那人做什么。
小汪沒有推門,靜靜的靠近窗邊聽。她聽出來了——那個中年男子是來要錢的,媽媽說這個月還不上了,下個月一定還,因為過兩天女兒回來要用錢。
小汪的淚一下子流出來了,原來她媽媽以前囑咐的那些話,都是安慰小汪的“謊言”,給她帶的錢多數(shù)都是東挪西借的。
可小汪一直當真了。
04
可憐天下父母心。無論我們多大,在他們的眼里都是孩子,無論何時,都是他們手心里的寶。
尤其媽媽,有時舍不得孩子花錢;有時心疼孩子奔波;有時怕孩子擔心……所說的都是違心的話,她們寧可自己憋著,寧可自己委屈、難受,也會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而這時,我們往往就當真了,就相信了,就理所應(yīng)當了。完全不知媽媽也許正悵然若失,正痛苦難熬……
作為子女的我們,千萬不要把媽媽的話都當真,要做一個有心人,做一個細心人,做一個孝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