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書里有寫雞湯的,有寫干貨的,也有寫短篇的,更有寫家長里短的。
簡書改版之后,首頁上不再是只有雞湯與干貨,而是你關注什么就有什么。
我的首頁上多是短篇和長篇連載。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依舊是我看過的簡書里的長篇連載,只是這連載的內容不是作者自己杜撰出來的故事,而是他們對一些名著的理解與心得。
看一本書寫一篇書評或是一篇讀后感,這對于簡書的作者而言不是什么難事,“讀書”專題里每天都有很多優秀的書評在更新。
可看一本書,寫一個系列的心得,這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而且這心得寫的有理有據,字字到位,不下一番功夫是做不到的。
那我推薦的是哪些作者及作品呢?請往下看:
刺猬是我在簡書里最早認識的朋友,我們很少聊天,但聊起來就是如認識很久的朋友一樣。
最開始認識刺猬就是讀了她的《聊齋戀愛秘籍:離開渣男的正確方式》。當時覺得,竟然有人還能從一篇鬼故事里悟出這個道理,也是奇人啊。
后來我便關注她了,把她的聊齋系列看了個遍。
她寫的文風很簡單,先把聊齋故事翻譯成白話講一遍,然后從故事里提出她要點名的主題,最后寫小結。
讀她的心得不費力,不用思考,但卻讓你讀完之后,不由得一笑,哦?原來這妖孽是這樣治人的,我得學習學習。
因為作者沒有做目錄,所以給的鏈接是整個系列中的一篇。
第一次看到作者的名字時我沒有看文的欲望,這筆名太俗了。但我想一個能寫出這么有觀點的文章的人,怎么會取一個如此俗的名字呢?于是我在百度查了一下“臥槽馬”的意思,果然是作者的名字是帶有含義的。
臥槽馬——象棋術語,指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可以抽車,是常見的一種兇招;生活中常用來形容善于韜光養晦,靜待時機的人。
這讓我想起一鳴的那篇《筆名是一個作者的招牌》,果然筆名里透出了一個人的涵養了。
言歸正傳,在我最初看《種梨》這個故事的時候,只覺得那個道士教訓了賣梨的小販著實解恨。但看了馬語的見解之后,我對這個故事也有了重新看法。
馬語是這樣說的:
這個小故事若是放在大的語境下沒有問題,小販一毛不拔鐵公雞,受到了道士的愚弄,眾人的嘲笑。蒲松齡描寫的也是妙趣橫生,回味無窮。
但是細想一下,道士是不是有點過火了,你去向人家白討,是解渴呢還是解饞,解渴你大可以去討碗水喝,我想沒有人會不給;解饞?小販一車梨并不是白撿來的,整天風吹日曬不說,還得時刻提防城管,道士不知道做小買賣的難處。人家不給也就算了,你不要臉還不讓人家罵啊?而且既然有人幫你買了,目的達到了,仍然不罷休,張口閉口出家人,卻睚眥必報小肚雞腸,仗著自己會魔法,來欺負小商販,還在鬧市獻寶顯擺。魔法師就這么當的,不去降妖除魔打妖怪?這要是孫悟空敢這樣,是不是早被他師傅菩提老祖拍死八百回了?如果去見官,挨板子的也是道士,小販一點問題沒有。
梨沒賣著,卻損失了一大車梨,對一個小商販來說損失是很大的。所以得罪誰也不要得罪魔法師,力量懸殊太大,弄死你很容易。
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公平的,因為你不是魔法師,你只是個麻瓜。
同樣是看《聊齋》可不同的人卻又不同的想法,刺猬看到的是《聊齋》里對于男女關系的處理,而馬語看到的卻是男人對這個世界的掌控權。
我對這個作者并不了解,只是一次偶然在首頁上看到她的《紅樓心理15:寶釵辛辣的螃蟹詩,罵的是誰?》,看完之后心里只有兩個字“佩服”!
第一個佩服的是:
在這篇文章里,作者通過一件件事把薛寶釵的心理波動圖描述給大家看,最后才解開謎底答案。在這分析里,作者把紅樓夢第幾回里寶釵做了哪些打擊黛玉的事以及對寶玉示好的事一一羅列出來:
8回,和寶玉細說細看金玉。
18回,幫寶玉想“綠蠟”的典故。
20回,黛玉生氣,寶玉正在哄,寶釵跑來推寶玉走了。
21回,寶釵開始結交襲人。
26回,晴雯抱怨寶釵,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可見這一階段寶釵去怡紅院非常勤。
28回,元春委婉贊同金玉,寶釵立刻把元春賜的紅麝串帶上。
30回,因為寶玉說她體豐怯熱、稱了黛玉的意而大發脾氣。
31回,看到寶玉大熱天出門,寶釵擔心,對寶玉已經有親密的好感了。和襲人聊天,爭取到了幫寶玉做針線。
34回,寶釵對寶玉,好感度飆升到峰值。她發現寶玉被打了,她看著不忍心,心里也疼,來送丸藥,露出了嬌羞怯怯的小女兒情態。除了婚姻的爭取,從這一刻開始,寶釵也為自己的心了。
35回,鶯兒給寶玉打絡子,寶釵跑來,建議用金線把玉絡上。
36回,寶釵來怡紅院,寶玉午睡,襲人借故走開,寶釵坐下來繡鴛鴦。然后寶玉在睡夢中說了一句話:“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釵的反應是“不覺怔了”。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寶釵,呆住了。
如果作者沒有對《紅樓夢》深刻的閱讀下去,她是不能如此詳細的把這些細節給挑出來。這是我的第一點佩服!
第二個佩服的是:
作者的題目是《紅樓心理學》,她在分析文章時并不只是單單的以文論文,而是通過揣摩人物心理來分析人物在整個故事里一步步的變化。
看完文之后我故意去看了一下作者的簡介,她的簡介是這樣寫的:
北大中文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8歲小屁孩的媽媽。曾做過大學教師、繪本編輯、公務員。
嗯哼,這也是我的佩服之處!
對于這個作者我是滿心的佩服,她寫的不僅是自己對《紅樓夢》的理解,依然還是紅樓夢的那個朝代和背景,卻把將微信時代的網絡元素植入其中,從而整個大觀園里姑娘的命運也由此改變了。
她沿用《紅樓夢》原有的紅體,在人物性格、對話方式等都不變的情況下,把大觀園里的姑娘都放在了現代都市里,于是有了“寶二爺發紅包”、“林黛玉創辦自媒體”等等一些新的故事。下面給大家截取一小段其中的故事給大家看看:
有了手機,寶玉的日子越發充實快活。每日里,拿著手機給這個丫鬟拍張照,給那個丫鬟念句詩,給丫鬟們讀段子,和丫鬟們一起看視頻,怡紅院里熱熱鬧鬧的,天天笑聲不斷。丫鬟們梳頭,丫鬟們穿衣打扮,丫鬟們化妝,丫鬟們縫衣繡花,丫鬟們嬉笑打鬧,這些生活的場景,都一一進入了寶玉的鏡頭。怡紅公子每天忙這些事,早已忘記今夕何夕。
除了忙這些,刷朋友圈是寶玉每天必做的事。稻香老農(李紈)喜歡在朋友圈曬美食,蕉下客(探春)則喜歡寫一些有關理財治家的文章,藕榭(惜春)只在朋友圈發她畫的畫,菱洲(迎春)呢,什么都不發,只天天給大家點贊。
蘅蕪君(寶釵)的朋友圈內容最為賢良淑德,她發自己做的針線活,發自己布置的家居,發一些怡情養生常識。她和貼身丫頭鶯兒的繡工都極佳,因此她曬的繡活常常引來姐妹和丫鬟們的陣陣贊嘆。
瀟湘妃子閑來無事,習慣以讀書寫詩來消遣光陰,自有了手機,她便偶爾把自己的詩文發到朋友圈,寶玉自然是第一個點贊。
枕霞舊友(湘云)也喜歡在朋友圈發詩文,不過她的詩文風格卻是瀟灑豪邁、爽朗大氣的。她還喜歡在朋友圈曬她喜歡的酒和下酒菜。她不像別的姑娘那樣,怕發胖,所以只喜歡吃蔬菜瓜果,吃清淡口味的東西。她是比較重口味的,看她的朋友圈,你會看到上面覆著紅紅辣椒的鴨頭鴨脖子,烤得黑乎乎的鹿肉,看上去肥膩膩的紅燒獅子頭或者是一只張牙舞爪的大螃蟹。
朋友圈發詩文畢竟不太方便,瀟湘妃子便申請了一個公眾號,把自己每天寫的詩文發布到上面去自娛自樂。寶玉每天都上去看,只覺得黛玉的詩文實在是精妙清奇,別具一格,覺得這樣的詩文不讓更多的人看到委實可惜,于是,每見黛玉發文,他都要給轉到朋友圈、QQ空間和微博去。
雖然看似一個新故事,但是《紅樓夢》里原人物的性格都還是不變的,把原本看一頁流一次眼淚的《紅樓夢》寫的輕松活潑了。
而作者最為膽大的想法不單單是給這些姑娘們發了一部手機,而且還給了她們一個更美好的歸宿。想知道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最后的結局嗎?
自己看原文去!
作者的另一篇文章《露珠說紅樓》糖姨沒有看過,因此不做特別推薦!
安淺淺,看到沒有,我也有看你的文!!!
其實我和TA并不熟,在讀書群看過TA發言,也因為一些文章的事情和TA聊過簡信,覺得TA的文章還是挺有意思的就來推薦一下。
最近我也在看宋詞,覺得宋詞真的很美,嘴里讀出來,有種不愿意把那最后一個字眼給吞下去,舍不得。
而安淺淺把自己對宋詞的理解,對它的翻譯也是非常優美的,截取其中的一段給大家欣賞一下:
其實,我們都是孤單的。看上去,人生常有相逢,也常因相聚而歡喜。可是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我們都會明白所有的相聚都會以別離為結局。萍聚萍散,緣起緣滅,誰也沒有辦法。很多時候,我們都要獨自行走,獨自穿過荒涼年月,獨自看花謝花開、潮起潮落。
猜猜,這是TA對哪首詞的理解,想知道答案嗎?自己去看文章吧!
因為作者沒有做目錄,所以這是TA詩詞系列的其中一篇。
蝸流兒與上面的幾位作者不同,他是用漫畫的形式來解讀國學《弟子規》,用最直觀的形式來把《弟子規》的內容解讀出來,著實讓人佩服。
如果家里有小孩的寶爸寶媽們,很推薦你們把他的漫畫給寶寶們看哦。在一些中小學里《弟子規》成了必修課程,因為里面的內容對于教育小孩子還是有啟蒙作用的。
好了,這次糖姨就推薦這些文章吧!
還有什么你覺得好的文章,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有空就會去看,也會選擇較好的作品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