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小暖
本文為《30年后,你拿什么養活自己2》讀書筆記。
現在的你,畢業了,工作了,每天早九晚五,力爭上游,偶爾打打球跑跑步鍛煉身體,假日約朋友吃吃飯、唱唱K、看電影、逛街,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那30年后呢?你是否想過自己30年后的生活?是牽著老伴的手環游世界,還是窩在小房子里,每天白粥就咸菜?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但沒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還要少;每個人都希望長壽,但是沒有人愿意到老了還晚景凄涼。
理想的最高境界是實現財務自由,一輩子不缺錢花,即在需要用錢時隨時都能拿出錢來。這種財務自由的境界也是退休生活應該有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應對退休生活可能會遇到的一切危機。要知道,年輕時不經意間花出去的1000元如果放在退休后,將會被賦予不同尋常的力量和意義!就像螞蟻要為過冬儲備食物一樣,現在的你務必準備好保障資產、退休資產和投資資產這三大資產。
一、要成為錢的主人而不是錢的奴隸
錢是人的主人和人是錢的主人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我們是錢的主人時,可以實現夢想,過上幸福的生活;可當成為錢的奴隸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樣的生活會讓人們拋棄所有的希望和夢想,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生活的一切也都圍繞著錢,自己不再期待未來的經濟收入會發生變化,認命于命運的安排,過著被動的生活。由于這種被動和宿命,在對待錢的態度上,人們常常會給自己劃定一個界限,隨后便會安于現狀,對待收入會說“我不論多么努力也就只能掙這些錢了”,對待支出會說“這點錢都不花,這日子還能過嗎?”是不是這樣?
事實上,有錢沒錢,錢的多少并不能決定一個人是錢的主人還是奴隸,而是要看你是否下定決心不讓自己的生活被錢控制,努力去控制錢,有這種決心和行動的人才能成為錢的主人。
二、貧窮是種慢性病。
如果從一開始就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之后將很難再翻身,認為這是命運而不與其抗爭的人最初覺得出身貧寒是件很丟臉的事,但慢慢地就會接受這個事實,并學會如何在生活中去適應它。當問題出現后,便會習慣性地認為這是周圍窘迫的環境所造成,不再努力。事實上,貧窮是我們要消除的對象,我們不能設法去適應它,而要努力地去擺脫貧困。
三、貧窮還是富有取決于你自己
首先你要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你目前所遇到的財務困難是你一手造成的,你目前所擁有的財富都在你為自己所設定的范圍之內。
大部分人都不敢正視錢的問題,接受現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于是乎人們便想逃避,安于現狀。如果不正視自己的財務狀況,情況就極有可能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你要是真認識到自己要對目前的財務狀況負責,你就會堅信未來的財務狀況會因為你的意志和選擇而大不相同。在對待錢的態度上,如果你選擇了信任,你的潛意識就會將你的財務狀況引向一個正確軌道。想獲取更多的錢,就要先和錢建立起親密的關系。
要想過上不用為錢擔憂的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是本人對錢負起責任。對錢負起責任的出發點是準確了解“我擁有多少資產,如何去掙錢,錢花在哪里以及投資在哪里”,然后通過計劃來付諸實施,這是實現財務自由所要進行的第一個步驟。
四、不正確的購房屬于“消費貸”,非投資
如果你是按揭買的自住房,每個月都要支付昂貴的貸款利息,那你最好不要把房子當成投資。的確,擁有一套與自己財力相配的住房是一間很美好的事,但是你不能將其視為賺錢工具,指望未來它會給你帶來希望,你反倒要認清到目前為止你的房子還是一個會產生費用的資產。
如果購買的房屋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高額的貸款利息、稅金和維護費,表面上看擁有一套住房是一種投資,但細細一分析,這項投資其實是一種最大的奢侈。
在現實中,有很多人,工資很高,但因為買了房,生活驟然變拮據了,沒有了閑置資金,基本上就沒辦法再進行其他的投資,稍有不慎就變成了房奴,每天都要努力工作來還債,一生便這么蹉跎了。
五、關于債務的辯證思考
作者認為,最好不用信用卡,不要負債,買房的月供不要超過自己收入的30%,而且一有錢就提前還貸。
個人覺得這觀點太片面。
第一,我覺得信用卡是把雙刃劍,用得好的不僅可以提前享受美好的東西,還可以利用“杠桿效應”褥點羊毛;用得不好的就會負債累累,負擔沉重。
比如說我,年中分期買了兩個蘋果手機和一張沙發,蘋果手機分24期,年利息是8%,沙發無息分期。有些人覺得分期利息太高了,無法理解我的行為,事實上我有足夠的現金一次性付款,但我就是不愿意。我是這樣子算賬的,兩個蘋果一張沙發的總價約1.5W,這1.5W我隨隨便便放個一年期且相對安全的P2P平臺,都有超過8%的收益,已經足夠覆蓋利息。最重要的是,我既想現在就享受手機和沙發帶來的美好,又不想因為大額消費影響今年的存錢計劃,這個時候分期就是很好的選擇了。
另外,我每個月的消費都是靠信用卡,即使買個幾塊錢的東西,只要能刷信用卡的我就不會用現金。為何我這么熱衷使用信用卡?其實我并不缺現金用,但我更愿意把現金放在靈活的短期產品里褥點羊毛。比如說我上個月的信用卡支出是3500,褥羊毛的周期為20~50天,褥到的羊毛在10~25元之間。咋看這收益挺少,但積少成多,且操作簡單,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想法是,是否持有信用卡,要看你辦信用卡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純粹是為了預支未來的錢,提前消費,那你還是不要辦信用卡了,免得給自己帶來太多的債務;但如果你像我一樣,是為了將現金用于投資,而且很自律,那么信用卡對你來說就很美好了。
第二,個人覺得沒必要把負債當做洪水猛獸,適量的負債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也沒有必要一有錢就提前還貸。這里以全款買房和按揭買房為例。假設我有100萬,如果我全款買房了,那我就擁有一個房子,但沒了100萬;如果我拿出30萬支付首付,商業貸款70萬,30年,月供3700元,而剩下的70萬用于投資,保守起見,假設年利息為6.5%,那月利息收入為3792元,足以覆蓋月供,這樣,我不僅擁有了一個房子,還剩下70萬。假設是投資高手,年利息能達到10%,那月利息就是5833元,減去3700元的月供,還剩下2133元,這2133元再用于投資,利用復利的力量,30年后收入很可觀。
看見了沒?同樣一筆錢,全款購房和按揭購房的區別很大,就看你有沒有投資的頭腦。
作者勸讀者不要負債,是默認讀者負債純粹是為了消費,而不是投資,而且也沒有投資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不用信用卡,不要負債,提前還貸確實挺適合你,至少你不會動不動就超前消費,也就不會被銀行收取高額利息;而我的觀點是,假設你有最基本的投資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自律,那適量的負債對你來說就是有利的,你可以通過利用“杠桿效應”獲得豐厚的成果。
六、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建立預算
我們只對那些必須的開支做月度預算,從而保證我們的開支都在預算范圍內。預算做好后,它能夠提醒我們只進行一些必要的支出,打消我們沖動消費的念頭,這么做的目的是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請牢記一點,預算外的支出是絕對不被容許的。
你可能會說,如果擬定了預算,每個月都按照預算來生活,整日生活在條條框框下,這豈不是成為錢的奴隸?
事實上,按照自己制定的規則來行動就不能稱之為奴隸的生活,反而是一種真正的自由,畢竟,預算是你自己制定的。通過制定月度預算,每項開支都被規定了具體的額度,這等于給錢貼上標簽,讓錢服從你的命令,這樣錢就絕對不會不聽你的使喚而跑到別處。只有牢牢將錢控制住,你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活。
你也可能會說,制定預算和記賬好麻煩,好浪費時間。很多的成功人士遭遇失敗就因為這點,他們每年都會花大量的時間用于賺錢,卻舍不得拿出幾個小時考慮將錢用在哪里。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果支出永遠等于收入甚至高于收入,那不管你收入多少,到頭來你都不可能是有錢人。要想成為有錢人,必須遵守“支出少于收入”的原則,在做好預算后,就算勒緊褲腰帶也不能超支,將每個月剩余的錢拿來儲蓄和投資就是一條致富之路。
七、成為有錢人的第二步——償還債務的70:30法則
假設你之前因為消費欠下了大量債務,導致生活壓力很大,現在你痛定思痛,打算改變這種情況。那么我建議你,在償還債務時遵循70:30法則。意思是將你每月的剩余資金的70%用于償還債務,剩下30%存起來,這樣一來,隨著債務的逐漸減少,本金逐漸的增加,你的信心也會逐漸恢復,而自信心能否讓你駕馭金錢的能力變得更強。
八、成為有錢人的第三步——徹底的結構調整
如果你每個月無論怎么節儉,都沒辦法有剩余資金,那你就要對家庭財產結構進行徹底調整了。這里分兩步走,第一步,處理你的債務。你必須處理掉那些對你和你的家人來屬于非必需的資產,用得到的收入來償還債務,比如說把大房子換成小房子,把高級轎車換成普通車。第二步,增加你的收入。也許你會因為面子問題而不愿意這樣做,但是以你現在的收入沒辦法償還債務,那你就很有必要利用下班時間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另外,為了家庭的穩固幸福,我們很有必要給家庭成員配置合適的保險。所謂保險,就是能夠應對突發情況的保障資金,我們最好趁年輕時及早購買只花小錢卻能解決大問題的保險。將你總收入的5%~8%投資在醫療、意外、重疾和壽險上,有了它們,即便是疾病和傷害也不能摧毀你們幸福的家庭。
寫在后面:
大部分人都認為準備退休金是四五十歲的人才應該考慮的問題,現在的自己還年輕,根本就沒必要操那份心。也有人認為,雖然當下的自己生活拮據,但未來會越來越好的,只要以后能賺到很多錢,還愁退休后沒錢嗎?
這些觀點都是不可取的。
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打工族,這身份決定了你很難有機會一夜暴富。在你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隨著你的經驗和技能的增長,你的收入也會隨之增長,但很難有幾何級別的突破。就比如說我們行業吧,經理級別月薪三五萬,總監級別的七八萬,撐死也就年薪一兩百萬。別以為一兩百萬很多,據我所知,雖然他們收入還不錯,但為了維持和他們身份相匹配的生活品質,他們的支出也很大,年結余頂多就幾十萬。能做到總監的一般年紀也不小了,假設他們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準備的時間是10年,那等他們退休了,他們也就攢了幾百萬而已。可想而知,要維持他們原本的生活品質,幾百萬撐不了多少年。
退休生活應對中的最大的敵人是時間,越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自己的負擔就越少。要是從20多歲就開始準備,會幾乎感覺不到負擔的存在,但要是40多歲才開始,就要承受相當大的負擔。所以,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最好還是不要對未來持太樂觀的態度,應該盡早做準備,以免延誤時機。
PS:《30年后,你拿什么養活自己》是韓國的理財師高得誠寫的,一共有三本。上周我已經寫了第一本的讀書筆記,本周寫第二本,下個周末會寫第三本。歡迎閱讀,么么噠。
拓展閱讀:30年后,你拿什么養活自己
End.
行動派安小暖:
赫本迷妹一枚!
愛好閱讀和寫作,偶爾理理財,拉拉小提琴,跑跑步,學學英語,生活就很美好。
2016年沒啥大愿望,存10W,寫100篇讀書筆記就好。
喜歡我的文字,就關注我吧,每周六日更文哦~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