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里面既有中美文化差異,又有在當時那個年代看起來很前衛的同性戀,再加上傳統文化思想與現代開放思維的沖突,這些東西都在一個《喜宴》里面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結局還能很自然流暢地出現happy ending,這不得不驚喜。
延續李安家庭三部曲一貫的平淡樸素的風格,以一個家庭里父輩傳統老久的思想和新一代兒女們開放前衛的思想沖突為主要矛盾,側面依次展開其他矛盾如下:
中美文化上的差異
這在偉同和威威的婚事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看到很多美國人選擇公證結婚,見證人念完結婚誓詞,兩個人便算是成了從此要攜手白頭的一對新人。而這在偉同爸媽的眼里,是不孝是草率魯莽,不尊重婚姻的行為,“我們結婚是結給別人看的,就是要辦一場隆重的婚禮,親朋好友來熱熱鬧鬧的才算掙足了面子,才算是結婚了”,咱們做什么事情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而美國文化,則更注重自我感受和內在滿足。在婚禮上,中國人喝酒敬酒,一大群人拿著麻將桌子鬧洞房,直至讓新郎新娘脫光衣服才心滿意足地離去(而這也是導致偉同和威威有孩子的一個間接導火索)。李安客串的一位賓客告訴我們這是中國五千年以來性壓抑導致的結果。
同性戀
上世紀九十年代,同性戀這個話題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就連現在不接受同性戀的也不在少數,更別說當時那個年代了。
中國傳統思想與現代思維的沖突
威威一個女孩子,只身一人在美國,沒有綠卡還要躲檢查,住在一個小破屋里,實屬艱難。但是她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她不靠任何人,自己辛苦在美國打拼,想圓自己的藝術夢。這是一個典型的現代女性。偉同媽媽說羨慕現在的女孩子,能有自己的思想,獨立做自己的事情。這是傳統女性對自由解放的渴望,也彰顯了在現代化改革進程中女性地位的提高。
在影片最后,電影將這些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以極其自然流暢的手法糅合在一起并最終在威威的孩子身上得到了調和。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這個孩子是老久的傳統思維和新興的現代思想調和下的產物,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在21世紀這個新紀元,一切都會有一個質的突破,社會會更加寬容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