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得到專欄
定義:成本是放棄了的價值最高的代價。做一個選擇,你放棄的是所有其他選項當中價值最高的那個選項。選項是選項的成本,選項與選項互為成本。
1.凡是選擇,必有成本。凡是說成本,我們一定是向前(未來)看,而不是向后(過去)看。
2.成本,是最大的代價。更準確地說,干某件事的成本,就是你為了它所必須放棄的最高價值。比如,你花兩個小時去看電影,你的成本不是電影票的錢,也不是電影不好看帶給你的負面感受。而是你放棄的,比如看書、打游戲、社交這些選項中,給你帶來收益最大的那個選項。
3.做決定的時候,不要只盯著錢,要看到全部的成本。貨幣成本只是你放棄的東西里面的一部分。比起可以貨幣化的顯性成本,時間、精力、質量這種往往容易被忽非貨幣的隱性成本,可能才是影響你決策質量的關鍵節點。
4.沉沒成本,是指你后來的舉動無法挽回那部分成本,但你要記得,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沉沒成本作為一種歷史成本,對當下的決策而言,其實是沒有指導意義的。
5.理解沉沒成本的真正難點,不在于明白它是什么意思,而在于當機立斷,真的去實踐。(時刻注意自己的成本,所花費時間)
6.成本是你放棄的代價。不是你放棄的,就不是你的成本。比如,有兩份工作擺在我面前,一份是教師,另一份是像喬丹那樣當籃球明星。我做教師的成本并不是當籃球明星的收入,因為我當上籃球明星的概率非常低,只是我的幻想而已,不能算作成本。
7.你的成本其實是由別人決定的,所以決策時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支出。假設你家在長安街有個祖傳鋪,你想要用來賣茶葉蛋。你可能覺得不用交租,所以經營成本很低。但如果有人愿意花100萬租這個鋪位,你賣茶葉蛋的成本那可就是100萬。
8.不要企圖通過讓“事情繼續下去”的方式來挽回沉沒成本。遇到一部爛片,正確的做法是果斷起身離開,把剩下的一個多小時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去。
9.也不要為了“保本”堅持錯誤決策。一味追求保本,可能錯過“止損”的最佳時機。
10.但有的時候,將錯就錯也可能才是更有效率的決策。比如你夏天用3000元買了一個只能制冷的空調,到了冬天才發現其實你也需要制暖的功能。但如果這時這只能制冷的空調只能賣1000元,你還需要補3000元才能買一個冷暖雙制的空調,那你就必須考慮,花3000元買暖氣是否太貴。或許只花300元買一個暖風機,將就著過冬,才是最經濟的決策。
11.不要把反復進行嘗試的成本,只當作一次的成本。因為你每做一次嘗試,都會產生新的成本。“范進中舉”或許是不值得效仿的,他的每一次努力都需要重復付出成本。
12.真正可以指導我們決策和行動的,應該是在當前的時點下,未來的投資回報率。不要看過去花了多少,而是要計算額外付出的成本和額外會得到的收益。再想想,再付出一點所得到的,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越早搞清楚成本的概念,越能避免其消極的一面。即使失敗,轉行尋找新方向的盈利空間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