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今天整整開了一天的會。從抵達辦公室的那刻起,我就只有偷空打了一杯咖啡的時間,然后就開始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中,一直沒有停擺,以至于那一小杯咖啡,成功變冰咖啡,一直喝到了快下班,才徹底喝完。
本來好歹結束了一天的忙碌,臨近下班,部室的小伙伴們正準備好好喘口氣時,咱們闊愛的領導,又犯了一個低情商錯誤,瞬間讓我們辦公室的氣氛有點變味。
先簡單講述下事情背景。今天開了5月份的經營分析會,從我整理的數據分析報告上看,我手里負責的三個推送平臺,在科室上月銷售業績中的各自占比出現了一些變化:本沒寄予太高期望的微信公眾號,僅憑一個月四次的發帖,居然成功銷售了百余件不限量、十全十美和樂享家產品,短信平臺也保持著相對穩定的銷量,但部室的重心工作-寬帶推送卻一直波折不斷,起不來量。相對其他兩個通道的工作,負責寬推的幾個同事,其實付出的精力最多,也非常辛苦,就5月內都整整組織發起了17次推送策略,每個策略都是在精準的用戶數據分析下,配置各種腳本、各種圖文設計,再加上還要處理后期的訂單提取、受理反饋等,可謂沒有一天是能喘口氣的。在如此滿負荷的工作量下,銷量卻一直不溫不火。如今微信和短信銷量都出現了反超,本來這對我們尤其是負責寬推的小伙伴們,已經帶來些許挫敗感。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天快下班時,微信上又成了一單十全十美,于是負責微信的小伙子非常開心地把這一消息發到工作群里,然后——我們領導,就回了以下這句話:
于是乎,大家都不做聲了,一個個默默下了班。
然后,等大家都走光了,負責微信的小伙子跑來找我,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說:瓊姐,亞哥和安琪是不是很不高興啊?我剛剛其實沒有想顯擺的意思,當時就是一時開心,我沒想到主任會這么說......
我很想說,不光是你沒想到,我也沒想到,好吧。
我安慰下他,說他們應該不會計較這的,但是我在心里已經默罵了俺領導幾百次。
R
實在不知道該拿這個刀子嘴的上級怎么辦才好,說出的話總是不帶迂回,讓人聽著不舒服,分分鐘得罪人。連我們90后涉足職場時間不長的小屁孩,都能知道這樣的話在這樣所有人都在的場合里直接說出來,是不合適的,這是在打擊其他人的工作熱情,尤其是在業績不佳原因并不能歸咎于他們身上的時候。
I
其實,作為領導,當手下人完成了你交辦給他的某件事,很興奮地跟你匯報,就像我們小伙子在群里報告好消息“今天終于又成了一單”時,該怎樣正確地去反應?
一般段位的領導,可能會說:辛苦了!
但事實上,要想讓小伙伴覺得被鼓勵、被認可,上面這句簡單的“辛苦了”是不夠的,更別說是去借機打擊其他人了。領導沒有很好地抓住小伙伴說出“終于又成了一單”背后的情緒,并根據這種情緒去調整溝通策略。
小伙伴簡單話的背后,既包含著他完成工作本身的喜悅,也藏著等你表揚的期待。
那么,擁抱他的喜悅,滿足他的期待,才是作為領導,該有的溝通能力。
真正的高效溝通,比邏輯清晰更重要的是情緒對路
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所以,情緒管理既包括管好自己的情緒,也包括管好對方的情緒。
在今天這幾個字的對話里面,領導犯了兩個錯誤:
一、沒有讀懂并重視小伙子及部門其他小伙伴的情緒
二、沒有采取合適的溝通策略,去應對他們的情緒
那么,如何做才能避免情緒不對路?
事實上,克服溝通時情緒管理中以上兩個錯誤的方法,恰恰是高效溝通中管理對方情緒的兩個最重要的技能:
一、讀懂對方的情緒
二、認可并表達相似的情緒
職場溝通中,人只要張口說話,或多或少帶著一種或多種情緒。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職場溝通高手,讀懂對方的情緒是必經的一步。
那么,在溝通過程中,對方一般會有哪些情緒呢?
情緒的分類有很多種,美國心理學家普拉切克 (Plutchik) 提出了情緒的三維原理,以此為基礎,歸納了八種基本情緒,如下圖:
知道了這八種基本情緒,就可開拓一下在情緒上的思路,當對方在溝通中表現出來時,就能積極地去應對。
如何應對呢?分享一個很簡單但實用的方法,即“接受并復制對方的情緒”,而不是抵觸對方的情緒,就是別人表達出什么類型的情緒,我們就認可對方的情緒,同時也表達出相似的情緒,從而確保情緒對路。
這似乎有點裝,但卻非常必要。因為每一種情緒的背后,都是一個人價值觀的體現。所謂管理對方的情緒,說白了就是要尊重對方的價值觀。如果價值觀不能一致,那么反映到現實的溝通上,可能順暢嗎?
D
在蹭車回家的路上,我提醒了領導他今天的群內回話有點欠妥。經過我的說明,他也意識到了這點(因為面有愧色)。
我故意再次問他,下次再有小伙伴跟你說“可算做完了,太累了!”,你該知道怎么說了吧?
他說,更好的版本,應該是:太棒了!真厲害!辛苦、辛苦!
哈哈,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