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的我們,我想生活中的離家再熟悉不過了。離家當然大部分也伴隨著回家,離家總是那么地傷感,歸家的愉悅心情卻有不同的滋味。
?先從我第一次的離家開始講述起,記得那是一個月的暑期補課,我離開家去縣城補課,那時候讀三年級,第一次體會到離家,想著要很久不能和伙伴玩耍,天天面對著一大堆作業,一個月也過的很漫長。終于熬到了回家的日子,想著馬上就要回家了,回家前一晚愣是睡不著,感覺有很興奮的事情即將發生,期待什么?又要得到什么?其實那會還小,不懂,就知道我要歸家了,我很興奮。
?后來,中考后高中去了縣城讀書,每次回家一趟總是匆匆,感覺家里的總是放著吃不完的美食,無比舒服的床。現在仔細想想,那是一個家感覺的萌芽,所謂的家的概念我想也是那個年紀開始孵化吧。高中的每一次回家,心里的那股興奮勁,我想那是有點逃避學業壓力,而家卻能讓你稍稍緩和心中那些焦慮的港灣,每一次的歸家總是一針壓力沖散劑。
?再后來,我從一個東南的縣城考到了西南的天府之國。還記得離家的那一刻,懷揣著遠大的理想又舍不得離開父母的矛盾心理出發,不讓父母親送我去學校,其實心里更多的是不舍得他們從離家那么遙遠的城市匆匆趕回,我怕他們路上的勞累,我覺得農村出來的父母肯定會舍不得幾十塊錢在動車去買那動車餐,所以我就獨自出發,出發去將要人生去過的最遠城市。,還記得那是我2013的二月份,我迎來大學第一次寒假。收拾好了滿滿的行李,踏上了歸家的路,我想回家,我想把這半年的點點滴滴說給父母聽,我想帶回我快樂的大學時光與他們分享。是的,一個遠行求學歸來的孩子,那種興奮地心情是那么地妙不可言。我沒有去逃避什么,沒有什么要去忘掉,我只是單純的想家。
?一年,兩年,三年...伴隨著一次次回家,夢想這個詞卻聯系地越來越緊密了。回想當初第一次離家懷揣的夢想,我開始想,每一次回家,我能為這個家帶來什么。家溫暖了我那么久,我該做什么可以撐起這個家。感覺,夢想與責任開始在自己的肩上慢慢地形成,那一瞬間,我竟然有種感覺,自己長大地太快了,快得沒有任何心里準備。大學的最后一次歸家,是和爸媽一起的。四年了,爸媽第一次來到我的學校,我想那可能也會是最后一次來到我的大學吧。我很感謝命運,感謝我的大學,感謝我的父母,在我成長的地方他們伴隨我一起離去。那一次歸家,開心,傷感,激動,那種心情不可言表。
?后來,我來到了深圳,開始了我的工作。我選擇了離家很近的城市,期間媽媽也對我選擇這個城市起了很大的影響。現在我正坐著回家的動車,帶著迎新國慶的心情,當然說實話,那是放假七天的心情占著主導,我想是時候努力把自己活好,有空看看自己的父母,無論將來的家在哪里,但是自己卻只有一個根,
這或許才是歸家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