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的動畫電影,大家通常會想到宮崎駿。卻不知有位與之齊名的動畫大師,名叫今敏。
他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是經典,在豆瓣的評分全部在8.5分以上;他崇尚寫實風格,卻又流連于夢境;他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在影迷中也擁有極高的口碑。甚至有人曾夸張地說:這個世界只要有一個今敏就夠了。
六年前的今天,47歲的今敏,與世訣別。
六年后的今天,我寫下這篇文章,為他。
01
第一次聽到“今敏”,是在他去世后。
“是個中國人嗎?女的?”
朋友糾正我,“日本人,男的……”
還真是個尷尬的開始。
02
第一次看今敏的作品,不是他的動畫,而是他的遺書。
雖然那時的我對今敏還不了解,但看他的遺書,還是看得蕩氣回腸。
一開篇,就是揪心的三個字:“再-見-了。”
他并未用到“永別”這樣殘忍的字眼,或許這背后,也寄托了他對于天國的想象。
從確診為脾臟癌晚期到生命終止,今敏渡過了人生最后的3個月。
他在遺書中詳細描述了自己為死亡所做的準備,他希望妥善地安排他的作品、家人,還有自己。
其中最讓他惦念的,還是作品。
他的遺作《造夢機器》,因為他的早逝,而被無限期地擱置。至今六年過去,仍然杳無音訊。
真不知這更多是今敏的遺憾,還是我們的遺憾。
提起父母,今敏的內心滿是虧欠。
他一直拒絕和他們見面,直到死神將近,才終于相見。
看到躺在床上的今敏,母親的第一句話卻是“對不起!我沒有把你生成一個健康的孩子!”
看到這句話,我也不禁淌出淚來。
這是母親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僅有的思維方式:你來自我,那么,所有的善惡對錯,也都是我一手造就。
我把你生得這樣聰慧,卻也給了你脆弱的身軀。
面對此景,今敏再說不出第二句話。
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后,今敏不顧醫生的勸阻,從醫院回到了自己的家。
那時的他已經無法下地走動。他想要死在家里,想在每天睜開雙眼的床上,永遠地閉上眼。
妻子對他說:“我會陪你走到最后! ”
兩個人對泣無言,傷感的話噎在心里,無從出口。
在死神宣告了刑期后,這對夫妻一同摸索著活下去的辦法,真的是拼上了老命。
然而,生活不會像《東京教父》那樣,總有奇跡發生。
生活更像是《千年女優》,用盡一生拼命活著,然后坦然去死。
或許,今敏在自己的作品中,早就告訴了我們這一切。
03
記得第一次看今敏的動畫電影,是《東京教父》。
最直觀的刺激來自視覺。
我還沒有看過一部動畫,能做到這樣寫實,那幾乎就是畫出來的電影。
雖然動畫本身帶有超現實的屬性,一張白紙,肆意潑灑。但今敏筆下的人事物,卻從二次元的特質中跳脫出來,走回了三維世界。
無論是街景、房屋、細碎物件,還是人體、表情、動作,今敏都做出了最細致的描繪。
當然其中也會有夸張的成分,但這份夸張是有章可循的,是比現實多走了一小步,是把人驚恐時的眼睛擴大了一圈,是把人痛苦時的表情扭曲了一倍,使得情感的傳遞更為犀利,有點像早期德國電影的表現主義風格。但除此之外,一切都還是現實的模樣。
所以看今敏的作品,風格感是很強烈的,一眼便知。
04
不久后看了《紅辣椒》,更是驚艷。
這部動畫電影著重探討了夢境與現實的關系。
它比《盜夢空間》更早實現了“共享夢境”的設想:片中主角可以進入別人的夢境,來探究他人埋藏在潛意識中的欲望。
我們都知道,夢往往是對某種心理困境的釋放。
這種心理困境可能來自某種強烈的情緒刺激,比如憂傷、恐懼;可能來自對未解決問題的焦慮;也可能來自某種被壓抑的欲望……
在睡覺時,當我們的精神防備降至最低,這些殘留的怨念便溜進了我們的夢里,成了主角。
而今敏想要追問的是:如果這些怨念組成了軍隊,穿過夢境殺回到現實,會是怎樣的情景。換句話說,如果藏匿著種種不堪念頭的夢境,反轉成了現實,會是個怎樣的世界。
今敏非常喜歡將“回憶、幻想、夢”這些虛擬的部分和現實混在一起,然后自由地穿梭于其間,講一個亦真亦幻的故事。
《紅辣椒》便是這種創作理念最典型的代表,它釋放了被隱藏的愛與被壓抑的惡,讓人在夢境中去尋找答案,然后在現實中得到救贖。
05
純真的人,都愛探討夢境,因為夢總是講真話。
我覺得今敏是個無比純真的人,他太炙灼了,所以生命才會那么快燃盡。
在《千年女優》中,這份純真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展現。
千代子16歲時,遇見了那個畫家,他留給她一把鑰匙,他說拿鑰匙可以打開最最重要的東西,之后便不見蹤影。千代子把鑰匙串成項鏈,并開始了一生的尋找。
影片巧妙地將三條線穿插在一起:一是兩位記者對年老后的千代子的采訪;一是千代子講述一生拍攝過的九部電影;一是千代子回憶自己尋找畫家的歷程。
今敏利用精妙的轉場設計,將這三條線幾乎無縫的連接在一起,使得觀眾不斷在現實、回憶、影像中跳入跳出,漸漸萌生出人生如戲的蒼涼。
最后,千代子坐上航船來到月球。在廣袤無垠的地面上,孤零零地立著一個畫架,只見那畫中正是畫家的背影,在一步步遠去,象征著一生都無法追上的腳步。
終其一生,千代子都未能見到畫家。但正如她自己說過的:我之所以不停追逐,是因為我喜歡那個不停追逐著他的我自己。
而那把鑰匙打開的,便是她關于青春、關于純真的全部記憶。
06
到今天,今敏離開已整整六年了。
好在電影比人長命,會一直存在下去,成為宇宙間永恒的光。
可是,每當我看到今敏的作品,猛然想到人已經不在人世,還是會心生酸楚。
尤其當作品還是如此動人的時候。
記得在遺書的最后,今敏這樣寫道:
我要懷著對世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謝意,放下我的筆了。
我就先走一步了。
終于,今敏坐上宇航船,來到了月球的表面,看見了屬于自己的那最后一幅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