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的朋友都想做考霸,先給你們點贊!下文內容些許殘暴,謹慎閱讀哈。
1、
因為寫了幾篇喪心病狂的速成干貨文,我的“雞湯飲水機”稱號變成了“雞血中年大叔”了。
其實,說我是只雞也就算了,可說我是個中年大叔我實在不開心,怎么加個中年就感覺自己馬上就垂垂老矣了呢?
言歸正傳,今天說說考試的事兒。
很多小伙伴問我,“Kris,能不能講講怎么才能變成一個學霸呀?”
說實話,我真不是學霸,充其量,我只能算半個考霸,列一下這幾年的一些考試經歷,讓你們笑話笑話:
*六級半裸考:551
*大三:一等獎學金
*大四:半個月拿到優秀畢業論文(全校比例5%)、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證券從業2門基礎課復習一天通過
*中級經濟師在職復習2個晚上通過
*博士在職復習2個月通過
以上就是自己不是那么耀眼的考試經歷,大家肯定發現了,這些考試都屬于含金量沒有那么高的考試。
比如大學的期末考,其實多數學校、多數專業的期末考是水分比較大的,很多背誦的內容是最容易速成拿分的,但是現在看起來沒啥含金量,真的到了畢業的時候,就會悔恨當年期末考怎么不多考幾分?所以考試不分貴賤,重在對自己有沒有用,如果有用,那就認真搞之。
這篇邪門歪道,只適合那些難度沒有那么高的考試,如果你面臨的考試是一個大工程,我建議你還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滾去看書比較好。當然,文里的很多應考思路其實對于所有考試都是相通的,如果不嫌棄,可以參考看看,祝考試成功呀!
2、
先要嚴重聲明兩點:
第一:如果可以,請不要像我一樣僅僅是個半吊子考霸,三點原因:
一是考霸更容易“水過地皮濕”,很多東西學的很淺,更容易遺忘;二是考霸的知識體系不立體,正因為學的淺,思考少,所以無法建立比較牢固立體的知識體系;三是傷身又傷心,這個我會在后面提到。
第二:如果要做考霸,請不要過于挑戰自己的極限。
什么意思呢?
就是考之前一定要對考試的內容、備考的時間、考試的難度做到心中有數,就像我,在復習這些考試的時候,一直有一個信念就是覺得自己可以搞定,這不是唯心的鼓勵自己,而是經過認真分析后,確定自己可以在這點時間里復習通過這門考試。
當然,我也有失足的時候,比如我失敗的CPA經歷。
3、
作為一個會計專業學生,一直都沒通過CPA,這是多么羞恥的事情。
在13年,有天周五下班到家,收到一條短信:“明日注會考試,xx祝您馬到成功!”
我靠,我竟然忘了我還報了兩門CPA考試呢!
看著那條血淋淋的短信,越看越不爽,心中的自虐熱火又燃燒起來,不就一門考試嗎,老子豁出去了,開干!
然后,我特二貨地在公眾號里給自己下了一個挑戰書:《8小時,能否通過一門CPA?》文章發出去,給自己列了一個八小時復習計劃,瘋狂看書,考完之后等了三個月,但是最后結果啪啪打臉,差兩分,沒通過!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些復雜的大工程考試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搞定的。挑戰極限的勇氣值得尊敬,但挑戰不可能最后被結果打臉,傷心的是你自己。
4、
說到傷心,再說說傷身的事兒。
當年考經濟師,拖拖拉拉不看書,最后還剩一天考試,又開始變成自虐狂,決定瘋狂看兩個晚上,看能不能搞定那兩本書。于是乎,周四晚上從9點看到凌晨3點,然后兩腿發軟飄著去上班,下午下班之后,在家里吃頓飯打好雞血,又接著看,又從9點看到凌晨3點,睡了3個鐘頭,趕緊爬起來去考場。路上有將近半個小時,出租車司機放著評書,我捧著書一直背,到了考場,發現9點考試,9點半之后則不能入場。
于是乎,做了一個骯臟的決定,等9點的時候學校清場,我就跟著隊伍進了教室,悄悄溜進廁所關上門接著看書,對于我來說,那半個小時也是彌足珍貴的呀!
還差三分鐘九點半,趕緊滾去考試,考完之后,長嘆一口氣,感覺累的都快站不起來了。
傷身的重點來,自從這次考試之后,我連續半個月都處于“仙女”狀態,整個人都是飄的,上個樓梯都會心跳加速,一加速我就痛罵自己:“讓你作,差點被你作死了”。
作為一個中年大叔,奉勸小朋友們,傷身的事兒,還是不要干為好,早點看書哪怕早一天也好呀~
5、
終于把前邊的廢話說完了,接下來就是自己復習考試的干貨了。
(1)先要讓自己進入熱身狀態
之前在那篇自律的文章里也提到了,要自律先要讓自己逐漸進入狀態,熱身熱得不好很容易后期乏力。
對于考試來說,通用的方法是找參考書單以及各年真題,比如四六級,那就把近幾年的真題都下載下來,做好歸檔,以備后用。
再找資料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對考試的熟悉過程,從緩到急,搜集資料是一種不錯的過渡方式。
(2)通過經典參考書籍,搭建考試內容的整體框架
一葉障目,所以要把眼界放寬一點。
千萬不要一下子就栽進書本的第一章,相信我,很多時候你讀不到第二章就放棄了。
比如,當時考博時,要復習西方經濟學,參考書很多,我只挑了一本書精讀。最開始就是把書的目錄、包括重點知識做一個整體框架出來,思維導圖就是干這活兒的最好方式。
切記一點,思維導圖或者知識框架一定要自己去寫,現在很多參考書都已經把思維導圖搭建好了,但是你只是看別人整理的東西,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只有自己親自去思考和整理,才有效果。
(3)框架搭建后之后,要把真題帶入到不同的框架類別之中
簡單說,就是把所有的真題按照思維導圖的不同分支分別放進去,比如這一章講消費者,那就把所有涉及消費者的真題放進去,比如那章講博弈論,就把所有博弈論的題放進去,總之,分門別類放好。
不要小瞧這件事,看似是一個機械活兒,但如果你真的在思考的話,會重新加固你的知識體系,也能夠通過對真題的分布情況,來確認重點和非重點,以及不同分支考試的題型、題量、難度、分值。
(4)以框架為核心,開始知識擴充
看起來挺玄乎,其實就兩個字:看書!
這個沒什么捷徑,你已經沒多少時間了,只能靜下心來使勁看書了呀!
別人學了一學期了,你想一晚上就搞定,還不愿意認真看,誰也幫不了你。那些老是說,明天要就考試了,我好想考好,但就是不想看書的人,請扔掉這個幻想,除非你作弊,否則不看書還是想考好幾無可能。
(5)不能死看書,要前后對照,要不停思考
舉個例子:
每門考試的內容都是有前后銜接的,比如你看第一章很簡單,看到第二章有點難了,再到第三章完全看不懂了,然后就接著跑去刷劇了。這種情況,我特別理解。
當看書卡殼的時候,有兩種方式可選擇,我覺得因人而異,都可以:
一是返回上一章或上一節內容,重新看。很多時候看不懂都是因為前文內容沒有掌握好;
二是跳過此處,繼續看。也有很多時候,看不懂是因為整體知識框架還沒有形成,需要擴充之后才能搞定。
(6)要做題,題,題!!!
不要以為你把一本書都啃完了,就不需要再做題了,不要太天真,你最后考的是題,可不是目錄呀!
所以,題一定要做,對于題海戰術,我覺得可以分類別,比如大學時候的計算機二級考試,我做了兩大厚本的習題,最后考試滿分,因為都是選擇題,所以題海很重要。
還有的考試要理論和背誦相結合的,就屬于比較高階的考試,比如上文提到的經濟學,有理論知識,也有背誦的知識點,必須邊思考,邊總結,邊整理,邊輸出,當然也要做題,但不適合題海戰術,把經典的題目、容易錯的題目反復拿出來做,效果會更好。
6、
如果真的能按照以上步驟去復習考試,個人覺得一般性的考試基本沒什么問題了,你也能變成一個小考霸了。
這一小節,想重點介紹一下Kris的背誦大法。
大學期間,有很多需要背誦的考試,我基本上都是A,而復習時間要比其他同學少很多,用的就是這個方法,各位試試?
我管它叫“雕刻記憶法”。說下步驟,各位嘗試花三分鐘做一下,看有沒有用咯。
(1)找一本書,選擇一段100字左右,大概10句話,作為背誦目標;
(2)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腦子里有一面木制的墻,你手上有一把鋒利的刻刀;
(3)深呼吸三次,睜眼;
(4)看第一句,盡量放慢速度默念,念完后閉眼,想象自己腦海里那把刀正在把內容刻在木頭上;
(5)讀一遍沒刻上,沒關系,再試一遍,直到刻好之后,繼續。
(6)以上步驟反復循環。
當然記憶方法很多,《最強大腦》看那些大神們,覺得智商不是差一點。但作為一個普通人,其實,用心記憶,和只是走走過場,差別還是很大的。
最后,老生常談:
如果可以,請認真的做一個學霸,而不是考霸,共勉~
完。
我是簡書作者kris,85后/二胎爸爸/會計在讀博士/500強央企/減肥達人/馬拉松跑者
2016年,每周做一次一對一免費公益咨詢。
這些年干過的幾件喪心病狂的事兒:
3年陪孩子讀了300本書/一年大山支教/半年拿到10個500強offer/2個月在職考上了財經類top學校會計學博士/半個月訓練完成首個馬拉松/1個月瘦了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