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書寫的意義應該是不做過多思考,直接下筆,讓潛意識流動,從而起到通過書寫發現自我的過程。
這兩天看到題目沒有馬上動筆,導致過多思量,思量了半天還是不知道寫什么。
如果我是一本書,它的題目將是《追求自由之路》
在世俗的標準下幸福是:家庭美滿,孩子健康成長,有獨立的事業和經濟來源,父母晚年安詳… 聽起來一片欣欣向榮但是好多人做到了這些種種卻生活在焦慮中度日如年。
在我眼里,幸福是能夠自由的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說起來簡單,但是分解起來以下幾點很重要:
首先要有一定的經濟獨立性-這保證了自我在婚姻中的獨立性,不必非要依賴另一半而生活生存。經濟獨立不一定非要標榜女強人,健康的婚姻雙方應該互作partner共存,而不是互相依附不能獨立生活。
第二,有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這包括適當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時間以外的非自愿的應酬。可自由支配時間可以用來做真正自己喜歡享受的事,“me time”很重要,是自己留給自己的空間,用來內關,讀書,靜心,發展一個興趣愛好或者養成一個習慣。我堅信是否需要,和是否真正能獲得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與幸福指數息息相關。
第三,在可以承受的情況下做到資源自由-比如,能花錢找職業人員解決的事兒,不要托人,因為錢可以再掙,人情則會占據可自由支配時間。還有,花錢建立買賣雇傭關系,可以明確預期和目標,供給雙方有求有應,干凈利落。對于供應雙方期待值有差的,則可以瞬間中斷供應關系,沒有什么傷感情可言。故而心里特別整齊,自由感油然而生。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思想自由。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兒,對于任何充滿變量的或者有可能控制不了的就要放手,不然會很焦慮。控制不了的事比我們想象的多的多:孩子會選擇什么樣的人生,什么職業,什么樣的伴侶,另一半想過什么樣的生活,飛機火車晚點,天晴下雨,老板是不是賞識,努力了是不是能升職,升職了工作是不是更有趣,同事是和睦相處互相支持還是相互制約充滿負能量。
總之這條路上充滿艱辛,好多時候是犧牲了一條為了找補另一條,好多的時候是在幾條之間balance,所以這書怎么結尾我不知道,但是我確定這就是辛苦也值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