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只鐘情于路跑的跑者? ,? 曾一度以為此生將與跑屆網紅運動品牌薩洛蒙? (? Salomon? )無緣? ,? 因為他家主打越野裝備? 。? 直到? 2015? 年? 初薩洛蒙的第一款路跑鞋? S-? Lab? ? X-Series? 橫空出世? ,這款被跑友們昵稱為“小紅鞋”的輕量路跑鞋幾乎陪伴了我那一年的各種大小比賽,直到后跟大底被磨穿,才淪落成為我的走路鞋。
(左邊是小紅鞋一代)
此后,小紅鞋第二代(? S-? Lab? ? Sonic? )、第三代(? S-? Lab? ? Sonic2? )相繼問世,今年春夏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馬拉松競賽款? Sonic? ? Pro2? 。按照輩分,似乎不應算在小紅鞋系列,因為它的上一代? Sonic pro? 就已經有了除紅色之外的藍? 、黑、? 綠三種顏色? ,? 被跑友戲稱為? “? 小紅鞋他弟? (? or? 他妹? )”。
延續此意,現在這款? Pro2? 應該是他妹二代?
不糾結名字了,一切用數據說話。官網介紹如下:
此款? Sonic? ? Pro2? 的定位是專業馬拉松競賽鞋? ,? 在整體造型上與小紅鞋S-Lab? ? Sonic? 相近? ,? 保留了Salomon? 作為馬拉松跑鞋的各種核心技術及專業結構。? 與小紅鞋相比,它的減震效果更加充分,腳感舒適度也就更好些? 。? 微小的改變是? ,? 這一代的? Sonic? ? Pro2? 和小紅鞋三代都取消了以前的Quicklace? 快速抽拉鞋帶,改回普通的系帶鞋帶。這一點各人反應不盡相同,我還是覺得快速抽拉更適合平時穿脫跑鞋從不解鞋帶的懶人。而且這種彈力的扁平鞋帶很容易松脫,我在后來的試跑期間就開了三回,比賽時停下來系鞋帶勢必會打亂節奏。
下面說實戰。
拿到跑鞋的第二天早上 ,我就出門跑了約? 14? 公里? ,路況基本是水泥路面? ,含部分瀝青路和少量的木棧道。說實話起跑的一瞬間我是有點尷尬的,因為腳下? piapia? 的聲音在安靜的清晨顯得格外刺耳。之前也看到有人說起鞋底較硬的問題,但我一直都習慣穿硬底鞋的,而且自認為屬于落地較輕的那類跑者 。 到底是因為鞋底橡膠太硬還是路面太硬? ?? 或者是因為跑速太慢引起的響聲?一直到第一次試跑結束我都無法確定原因。因為這段時間我在進行? MAF180? 訓練,本身壓著心率跑的速度就慢,加上頭一天剛剛體驗了薩洛蒙的一個小型越野賽(? 21KM? ),對越野小白來說身體反應也是極大的。所以,雙腿沉重導致的落地沉重肯定也是難免的。除了落地的聲音問題,其他方面沒有任何異樣感,有時我甚至不覺得是穿了雙新鞋,就像平時隨便套了雙舊跑鞋就出門的感覺一樣。我曾經非常羨慕地把那種不需磨合就能駕馭任何跑鞋的跑者的腳稱為? “? 萬能腳? ”,? 其實那是對擁有多年跑步經驗的資深跑者的調侃式崇敬,也是對日趨完美的高性能跑鞋的一種贊譽。
第一次試跑就此結束,然后是各種擺(自)拍,美翻了。
接下來兩次的試跑路線換成了均為瀝青路面的濱海路,一次? 10公里一次12公里,由上坡下坡各一半的路況組成,坡度略大。Sonic Pro2的幾何式分區結構的外底在極速轉彎的時候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抓地效果甚至超過了競速鞋通常的顆粒底。只是略微遺憾的是沒有等到預期的降雨,無法感受S家特有的濕地牽引技術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后來我突然意識到落地時竟然沒有了第一次的piapia聲!果然瀝青路要比水泥路柔和一些。
測試小結? :? 由于我只穿過小紅鞋一代? ,? 以及這款? “? 他妹二代? ”,? 故只對比二者的不同? 。? 據說小紅鞋三代以后除了鞋帶回歸傳統以外,前掌相比以前也略微加寬了,而我的足型屬于瘦窄型,這款? Sonic? ? Pro2? 反倒顯得前掌略空? ,? 加上網面比較軟 ,前掌的部位會有一些褶皺 , 雖然包裹性很好,但不知道隨著跑量的增加褶皺的地方會不會磨損較快?
以上是跑了三次中距離的感受,更長距離的體驗有待繼續跟蹤。從之前小紅鞋的完美適應度來看,我還是有理由相信這款馬拉松競賽鞋在賽場的良好表現。期待九月鷹飛!
最后,感謝? Salomon? 提供的測評機會,感謝 @ 珊瑚? 女神的熱心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