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火櫻花,微風輕吻留下淡淡香;春意正酣,喜見嫩芽展鵝黃。你好,四月。
Topic 1:保持極度開放的頭腦。
我們通常會不斷強化自己的認知世界,如“民主”、“自由”、“財富”、“朋友”、“愛情”、“事業”。總是有一些人在理解這些概念上比我們更深入,或我們自己有思維盲點。既然,“通常”會不斷強化自己認識的世界,如何才能變得不“通常”呢?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盲點在什么地方,你就能找到方法解決它。
首先,總結、回顧、反思、刪除、升級已經認識的世界概念,升級大腦操作系統。其次,保持極度開放的心態,了解同一事物的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嘗試理解其它觀點背后的理由。再次,每個人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完全取決于自己的選擇,厘清概念,做正確的選擇,在正確的事情持續不斷進步。
Topic 2:拖延癥的反思。
“等到長大一點”,“等到某一天”。等等——等,直到最后放棄。解決這個問題無非是想明白這兩個問題的區別。“知道自己正在拖延”和“知道自己為什么拖延”是解決拖延癥的關鍵。
Topic 3:抱怨是無能,無用,無奈的表現。
1、抱怨并不解決任何問題,抱怨是一種極其壞的習慣,它會毀掉你想要的一切美好的東西。不抱怨需要刻意練習才能做到。
2、抱怨是是無能,無用,極其無奈的表現。更可怕的是它會令一個變得讓人討厭,讓人厭倦。
3、放棄抱怨可以節省出很多注意力用于解決問題,我們幾乎肯定不可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因為你不可能擅長所有的技能,那么應該怎么辦,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我們的思維方式大部分是潛意識的。而要想在沒有意識到自身思維過程的情況下改變思維幾乎不可能,當思維在潛意識中動作時,我們無法覺察到思維的存在,從而也就不會想去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只有能夠思考自己的思維過程,才有可能發現其中的漏洞,并且不斷修補它,讓它逐漸得到完善。
4、想不通的東西就反復的想,想著想著,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就找到了通路。
Topic 4:找借口,其實是讓自己錯過無數次機會。
1、工作太忙,家里事太多,時間太少,這都是我經常給自己找的借口。“找借口”如電腦彈窗廣告,影響我們珍貴的注意力,影響專注做事情。回顧過去任何事情都可以找一個非常合理的借口,然后心安理得的去刷朋友圈,看劇,事后又會后悔沒有時間學習,如此循環往復。打破這個怪圈的方法,就是“不找借口”。
2、一些優秀的習慣在沒有形成習慣成自然之前,必須強迫自己去做,不但要做,還要想辦法讓自己做得更好,慢慢讓她如呼吸一般自然。最最重要的是“做”。慢一點也沒關系,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總是會有收獲的。
3、為自己找的“借口”,其實是讓自己錯過了無數次機會。
總結是對自己愚蠢見識的解釋及固化。
總結的意義在于,記住自己現在愚笨的樣子。
感謝這有趣的世界。
Keep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