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生至死。
? ?一場生命應該如何被被詮釋?中間這長長的一段故事是否需要幾疊厚厚的紙張來裝載下其中所有的見聞和感受呢?或者還不夠。我在之前的某段時間想過,如若真要這樣實行,可能只有把天上星辰化作文字的數量才能使之成為現實。因為,它對于我們來說,實在需要太多的講述了,以至于現在,這個想法還僅存在于我的想像之中。
我幾次想用文字來寫出最近的許多感受和想法,可寥寥數筆便被猛然漫上的茫然所沖昏,停下來看看前面寫下的句子,連差強人意也未及,而被草草的劃去了,文字停在那里,還僅是文字。它被我們一筆一劃的勾勒在紙上,顯得生硬、呆板,無法像一首動人的歌給人最直白的沖擊,無法生起跳舞的共鳴。寫作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像想象中一樣輕松愉悅,有人羨慕作家,寫寫字而已,名利雙收,看著那些作家寫下的故事,我想你們都會生出與我當時相差無幾的感覺,不過爾爾,我或許能比他們寫的還更好??烧娈斈闷鸸P時你會發現,所有的想法和文思無法沖破思想障壁的阻隔傳遞到手中,而后又會忽然消聲匿跡。
記得有人曾說:“明明想得是很好,可寫出來卻完全變成另一個模樣了。”的確如此,文字的力量從來就無法超越語言。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給心儀的女子寫了一封表達愛慕之情的書信,寫的文采斐然,辭藻華麗,可和你親自走到她面前,對她說一句“我愛你”相比,哪樣帶來的沖擊會更大呢?
? ? 我們讀完一本書后,拋除這個故事的梗概,能留下印象的往往只是幾句震動心靈的話,而聽完一首喜歡的歌,卻可以記全歌詞。當然,你可以歸咎于文字的數量,如果隨便寫出和一首歌的歌詞差不多的字,叫你去背下,是可以背下,但是,這些文字失去了它們原本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它們不會像那些曾震動我們心靈的句子一樣在某一刻突然涌現出來,那些句子,都是被注入生命的。
一個好的作家便是能給他的文字注入生命的人,讓文字擺脫詞語的桎梏,透過你的的眼在心間吟唱,使閱讀變成一種如冬日暖陽,午后清茶般的享受,讓你毫無察覺的走進他竭盡心力所構建出的世界,忘記了身處的空間與時間。只有兩顆遙不可及的心靈共鳴的聲音,顯得微妙和幸福。
? ?難道不正該如此才對么?蒙田在他的一篇談書的散文中說過:“不快樂的事我不做?!泵商镞@句話的意思是說強制性閱讀是虛假的。他說,他要是在一本書里讀到一段費解的話,他就放下不讀,因為他把閱讀看作是一件開心的事。而現在許多人卻常常把自己讀不懂的書奉為經典,苦澀艱難的讀下去,書不應該讀起來費勁,快樂的事也不應該做起來費勁?;蛟S,正是現在中國有太多無病呻吟的作家,才導致了一大部分青年討厭閱讀文學作品。人,如果不是語發心田,誰愿意聽你老是在喉嚨發出的聲音和重復別人講過的廢話。
? ?一個經常寫日志的人多半出于習慣和愛好,而其余的人只會在語文考試中,當這些人走出學校,也許再也找不到提筆寫下他一個個故事的理由和機會。當然,每個人有不一樣的生活,其實我也不止一次說過并承認一個經常寫作的人是可悲的,正如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一樣,充滿了難言的苦衷與獨白,當獨白累積到自身無法忍受時,便寫成文字,為的是給這些情緒找一個泄口,為的是更好的控制它們。
? ?可這些真不算是重要,當時光漸逝,紙張上的文字終會泛黃褪色,遺忘在記憶的角落之中,蒙上灰塵,空等誰記起。而我上述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以后記起它們所寫的一句引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