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教父(當時還沒有正式的封號)讓我寫了2012年智能電視行業的總結, 我不懂得教父的深意,年輕氣盛地把各大家的智能電視的想法努力都痛批了一頓。到上月初教父再催稿,不是架子大,實在是沒臉寫。
嗯,是的,太慚愧了。
從前年的內部發布到現在,還要兩周的開發和精簡,一小批朋友才能試用。當然,大家知道按慣例 001號機的去處了。機器拖了一年,文章也就只好也拖一年以一視同仁。
沒有驚喜,只有驚嚇
只是要交稿的話,把2012改成2013,很多文字還是成立的。2013年,沒有什么驚喜,各家各戶的電視還是那個電視。如果真要說,5月7日那個樂視“顛覆日”還真是“顛覆”了一把。我在毫無亮點的現場準備走路之時,突然聽到 6999的價格比之前預期的下限還要低一千,只能默默地發了一條短信給合作廠商:你們加油。
然后就是一波接一波的價格“顛覆”了。八月,小米電視47寸只要2999;九月,TCL 和愛奇藝一起的 TV+ 48寸也只要2999。阿里跟著發力,扶助下的創維推出低到1999的42寸酷開電視,還有4999的58寸海爾統帥……
是城鄉結合部家電賣場的音樂節奏嗎?
不管你驚不驚喜,反正是我被驚嚇到了。
沒有創新,只有扎堆
如果這一群的999也嚇不到你,那么另外一群盒子大概可以了。到目前為止,我知道的互聯網視頻玩家,還有樂視小米這樣的新貴,無一不出自己的盒子,有名的沒名的,還不算同洲和創維數字這樣的老牌機頂盒廠家。如果還不嫌多,雙11雙12那一班搭載“阿里云”的“中小品牌"盒子,除了曬馬,孤陋寡聞的我還沒見過這陣勢。
只不過,這么多盒子還有電視,用完了你能記得哪個呢?
沒有價值,只有價格
看完小米9月5日的發布會,關于電視那部分大概就能記得三要素:屏大(47寸)、屏好(IPS)、價格低(2999),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個高通芯(雖然不知宣傳效果如何)。我不禁懷疑這是“互聯網思維”的小米還是它要顛覆的傳統廠商。在傳統廠商不停追逐的這三點之外,沒有找到什么有意思的東西。試用了一分鐘后,無奈放棄了,這個界面和五向鍵遙控器實在不好用。還有標榜的智能應用,怎么說呢,只能想到了當年風靡全球的諾基亞貪吃蛇。
當然,價格作為“泛體驗”的東西,自然是很重要的。如果曾經買一臺機器的價格,現在能買兩臺,那教父是一定要點贊的。只是當要買 iPhone 的時候,給我十臺能打電話能玩貪吃蛇的老諾基亞,能說什么嗎?姑娘你微信多少?
沒有技術,只有營銷
營銷好,再多的諾基亞曾經也能賣出去,嗯。
互聯網的小米讓大家餓著肚子叫好,于是忽如一夜春藥來,千家萬家網上賣。仿佛只要把線下的吆喝放到線上去,就擁有了互聯網思維。 而一眾互聯網視頻網站也要“變硬”要“軟硬結合”,畢竟大家都開始討論創客了。
這個話題不要再繼續了,拼經驗我拼不過這些人,只是對于這些噱頭實在看不懂,而且一提起技術就被鄙夷:“只要內容又多又好就醒了,技術算什么?”是的,國內網站都在買版權,都在拼自制劇,都在買帶寬,再加上各大玩家,都在合縱連橫,搞得清爸爸在哪兒就沒時間搞清楚技術在哪兒。
不過這段時間我常上一個不存在的視頻網站,發現片頭的廣告雖然也有那么一分鐘,可是一點也不惱人,還居然有一個跳過廣告的按鈕。光說沒什么好驚訝的,令人驚訝和害怕的是我幾乎沒有用到跳過廣告這個功能,幾乎所有廣告我都看完了,有的還重溫了一遍。當技術牛逼到有足夠的自信的時候,當數據豐富到對觀眾有足夠了解的時候,當給用戶提供的廣告都是有價值的內容的時候,某些朋友還在對我說,技術真的不重要。
不要再說雨后春筍一般的視頻聚合服務了。
當然, Hulu 自資拍紙牌屋這件事,還是讓以樂視為代表的國內視頻網站爭氣了一把,終于不都是山寨的了。
沒有預測,只有重復
2014年的預測據說要立字據打左臉,這事我就不參與了。
亂。
誰知道蘋果會不會出新的電視設備(比如還是 Apple TV,支持 4K)?
誰知道后媽的小米電視會不會被親媽疼?
誰知道阿里會不會搞個什么阿里云大聯盟什么的?
誰知道牌照方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像擺設,廠商東家不用用西家?
誰知道Xbox 會不會忽然變成智能電視設備?
誰知道會不會有比液晶屏更合適的顯示設備?
誰知道有多少開發者還是在觀望(或者投身電視應用開發憤而砸屏)?
誰知道廣電
……
哦,忘了全知全能的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