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七夕節,各種有關的段子充斥朋友圈,調侃七夕這個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當愛情在現實世界本來就越來越成為傳說的今天,無利不起草,幾乎所有帶8和有兩個重復數字的日期,都成為了節日,淘寶天貓京東需要找一個名義推銷他的商品,創造一個“節日”是常見的方式。
要知道,在遠古,能夠創造節日的,只能是圣賢或神仙,圣誕節就是基督教的信徒紀念他們的教主耶穌誕生的日子。
過幾年,當雙十一發展成為血拼一族的狂歡,馬云就是新時代“穌誕”的典型代表,人類永遠逃不出“迷信”的魔咒:虛幻的節日,不管是我們對上帝的膜拜,還是用自己辛苦工作所得的錢血拼,給淘寶京東添磚加瓦。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節日增加史,我們離365天,天天有節日的日子不遠了。
幾萬年來我們變得越來越復雜,但基因的核心縱軸完整的延續下來了,一點都沒有變。
《娛樂至死》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曾經在電視風行的時代說:將我們毀滅的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而是我們喜歡的東西(大意)。他說得沒錯,我們從農業時代到機械為主的工業時代,到現在的互聯網,就是一部恢宏的人類的時間解放史:我們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直到我們無所事事。
但,從遠古到現今,也是人類從悠閑采集到今天忙碌不堪的進化史,機器和計算機大大解放了我們的時間,我們需要的食物并沒有大幅度增加,理論上我們應該更悠閑才對,事實卻完全相反。
每個人都越來越忙,工作、社交、愛好、家庭、游戲、電影......,PC互聯網我們可以在固定的時間與上百人交流,智能手機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與數千甚至數萬人溝通交流,我們接觸以及需要用腦袋處理的信息量是之前的上萬倍,你不忙才怪。
但從純粹生產的角度,我們真正用于工作的時間其實在減少,大多時間在處理社交、愛好,當然堵車也算。如果我們不喜歡這忙碌,這就印證了《娛樂至死》那句話:毀滅我們的,是我們喜歡的那些,但對社會并不創造價值的事情:游戲、愛好和各種社交軟件。
機器本來是來解放我們,但我們不能好自為之,沉迷于機器創造的“虛幻”。
人類一切可以標準化的工藝,流程和設計,都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擁有與人類似的能力。位于深圳布吉的油畫村,大量的畫工所從事的不是藝術創作,而是工業流水線生產的文化產品。只要有足夠多的數據喂養,寫實派的畫作,甚至是一些抽像派畫作,機器都可以通過學習,習得畫筆的輕重緩急,不同顏料的配比,從而可以根據不同的畫風,制作標準化油畫。
這些沒有創造性的生產領域,機器替代人不是玄幻,很快就會來到。
這符合商業的另外一個原則,稀缺的才是有價值的,空氣有價值,但是不稀缺,所以沒辦法賣錢。油畫村的畫作不值錢是因為在創作的時候,沒有創造的成份,也就是不稀缺,所以不太值錢,待到機器制作油畫,其價值會進一步貶低。
農業方面,美國現在的農業人生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三,也就是用這樣小比例的人口養活了全部美國人,中國的農業人口應該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但中國的糧食目前還沒能實現自給自足,還需要進口。
這是規律,越是發達的國家,其生產糧食的人口占比都越低,也就是國家的發達程度與生產的勞動力需求成反比,這也是把尺子,用此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
中國在冊農業勞動人口超過50%,但很快的,機器會替代大部分農業勞動,而且目前還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年齡大都在五十歲以上,因此,二十年以內,這個比例會快速下降至10%以下。
為他人服務的手藝人,美甲、外賣、網約車、家政等服務人員,去組織和管理化趨勢亦是相當明顯,他們的勞動價值越來越被認可,他們很有尊嚴的工作,他們不隸屬于任何組織,當他們不爽的時候,關掉APP的接單功能,他們就是自由人,一天,一周一個月的假期都不在話下。
這樣的自由職業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女兒的網球教練剛從學校畢業,我問他準備什么時候上班,他說沒打算上班,就這樣就挺好,后來我計算了他的收入水平,一個月輕輕松松達到兩萬左右,像我這樣的二線城市,你還上個哪門子班?
小米是一家科技企業,小米生態鏈的企業生產多是軟硬件結合的電子產品,他們投資銅師傅這類文創企業,是否在證明:一切可以標準化的科技產品,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其價值和壁壘已經不足以保證持續生存發展,好的銅師傅作品,藝術和設計成份占較大的比重,存在持續創造的可能性,而純粹的軟硬結合的科技,雖然還沒有觸碰到天花板,但可以想象到。
小米的產品不僅好,而且相對便宜,部分產品甚至便宜到會虧損的狀態,但依舊有消費者不買買帳,這是工業化產品過剩的表現,對所有生產制造行業的人來說,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物質的過剩已經初現苗頭,從手機到汽車,再到房子。互聯網讓信息和社交簡單廉價的獲得,當我們車子和房子占有我們的空間,有無縫的信息占滿我們的時間,人會因此變得空虛孤獨還是更加充實?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IDG為代表的風險資本在中國投下第一個項目,到今天,互聯網的主體投資機會已經完成,再沒有結構性的機會,例如再造一個類似騰訊這樣的大機會,只能在產業或說局部還有一些小的零星的機會,但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不一樣,消費互聯網可以獨立的存在,而產業互聯網,主語是產業,互聯網只是附庸,無處不在的互聯網,說明純粹屬于互聯網的時代已經過去。
人工智能會解放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大量的勞動者,他們如何打發這些時間呢?
不出意外他們會轉向消費文化、體育、電影、游戲、文學、設計等虛頭八腦的“消費品”,既然互聯網已經沒有投資機會,物資資產也過剩,小米投資銅師傅,本質是對精神資產的投資,相對于物質資產的豐盈,我們的精神資產嚴重不足,所以是值得投資的價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