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有一妖狐作祟。
此妖狐竟有九尾,動其尾,則山崩落,海嘯起。
木葉忍者死傷慘重。千鈞一發之際,四代火影夫婦保護村子犧牲。
這一晚上,一個嬰兒降世,名曰漩渦鳴人。
-01-
童年的鳴人調皮搗蛋,木葉村巖石上的火影頭像,總有他一圈紅、兩道叉的涂鴉。動畫第一集就是一群的中忍追著他跑。追到后一番教訓,一些懲罰,接著他繼續搗蛋。
有一個老師不一樣,他叫伊魯卡。他每次讓鳴人將那些涂鴉擦洗干凈后,都會請他吃一碗拉面。
因為他多少理解些鳴人。
那夜妖狐突擊木葉村,伊魯卡的父母選擇去前線戰斗。并非不知是飛蛾撲火,但只因可牽制片刻,少些村民的傷亡,他們毅然前往,最后在那里犧牲。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真正的勇者。可留下的親人,在為他們自豪后,其痛心之處又誰能知道?
伊魯卡的童年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親人的關懷,也就沒有人關注。
他故意讓自己走獨木橋是,搖搖晃晃。當同學看著他,哈哈大笑時,他轉過身,沒有惱怒,而是摸著頭、紅著臉,和他們一起笑著。
這一次,他和同學一起做一件事,這一次他是焦點。只是這一次,讓看者心酸。
所以他理解鳴人。許多老師只看到他調皮搗蛋,惹是生非,帶來不少麻煩??梢留斂ㄖ?,鳴人,只是想讓別人多看他一眼。
-02-
鳴人本以為人們冷漠待他,是無意為之,是大家太忙了顧不上他。他想自己這樣搗蛋,人們就會知道他的存在,對他少一點冷漠。
誰知最后只是徒增嫌棄。
因為大家遠離他,并非不知道他的存在,恰恰相反,是無人不知。
那夜的妖狐,最后就封印在他的身上。他出生的那天起,人們就把他當作妖狐的容器,將它視為妖狐。
這樣的孩子,誰會接近?
兒時的鳴人,坐在秋千上,看著面前成群的孩子們,一蹦一跳地牽著父母的手,歡快地回家。看著,看著,人影漸漸稀疏。最后,在夕陽昏黃的光線下,只剩鳴人一個人,低著頭,搖晃著秋千。
兒時的鳴人,一次在人群中散步,期待地看著大家。大人們卻牽著自己孩子的手說,記得,離這個孩子遠點兒。
我們并非妖狐的容器,甚至妖狐都不存在我們這里。但是童年,總也有莫名的原因,被眾人冷落。
小學時,我有個前桌,家里是菜市場賣水果的。她總是低著頭不說話,別人用拳頭兌她,也不支聲。這樣就總有人使勁兒地碰它,看她何時吭聲。
一天一個男孩兒,說,嘿,我看到你爸了,滿臉胡子拉碴,抱著一箱橘子。我看她頭低得更深,卻還是不說話。
那男生沒趣地和旁邊人說,瞅那熊樣,跟她爸一樣。
一瞬間,她蹭地站起來,拿起文具盒,啪地摔到了男生的腦袋上。
男生的父母在政府工作,有頭有臉。同桌的家長是爺爺來的,點頭哈腰,連說抱歉。老師對這個衣著土氣的老人,一臉嫌棄。
此后,沒人理她。老師說,她有暴力傾向。
孩子不懂,易被人言左右,真也就沒人理她。
這樣的孩子,誰再去接近?
有時不理解,還不是沒有換位思考,而是最初就帶有成見。
-03-
三代火影曾對伊魯卡說,當人討厭一個人并且不認可他的存在的時候,他們看那個人的眼神也變得冷冰冰的。
在那種冷冰冰眼神下的感覺,伊魯卡知道,鳴人也知道。
一次鳴人遭人利用,騙他去偷卷軸。在尋找鳴人的路上,伊魯卡因護著鳴人而負傷。當他奄奄一息地靠在樹上,聽到敵人說鳴人是妖狐時,他對那人說:
“那家伙是我所認可的優秀的學生,他很努力,專心一志。那家伙最清楚人們心中的痛苦,那家伙才不是什么妖狐,那家伙是木葉村的漩渦鳴人!”
躲在樹后的鳴人,淚流滿面。那天他被認可了,那天他有了親人,那天他心中的愛戰勝了對那些冷漠待他的人的恨。
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鳴太子真的成為木葉村里,人人喜愛敬仰的第七代火影。
我們總是讓一個人與人為善,熟不知,善也并非自身滋長,而是相互給予。
我們總說,一個孩子怎么就不聽話,為什么不想,你到底理解他多少?
我前桌沒有鳴人那么幸運,她沒有遇到試著理解她、關懷她的老師。我并沒有嫌棄她,但也沒給她什么幫助。那時孩子的我,也不懂些什么。只是奇怪,為什么老師就那么得意那個可氣的男生,為什么,她總是低頭不和我說話。
初中她沒有念完,早早地回了家。等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她就有了孩子。我想,她會把自己當年缺少的關懷、認可和理解,給自己的孩子吧。
如今的我,想起她,總會這樣地為她祝愿,希望傷痕沒有磨硬她的心腸,而是多增了分理解那些沉默的人的心聲。
希望她能夠在經歷中,在痛苦中,成為像伊魯卡一樣的人。
-04-
孩子小,他不懂的真的還有許多。
孩子還不懂,有時別人對你的冷落,和你自身沒有太多關系。沉默低頭的自卑,往往帶來別人更多的小聲嘀咕。
孩子還不懂,惡作劇所帶來的關注,別人不會喜歡。對你笑,也是看你搞笑,不是想和你在一塊兒。
孩子還不懂,很多的熱鬧都是表象,許多的時候,孤獨才是常態。
孩子不懂的還有很多,有的孩子懂事,只是他小小的年齡,過早的知道了這些。
惡作劇的孩子,是孩子;懂事的孩子,也是孩子。不要因為他們懂事,就忘記他們也是孩子。
《請回答1988》里有這樣的一段: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
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
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個孩子。
錯覺是短暫的,但誤會是長久的。
所以,錯覺是個人自由,但誤會是萬萬不可取的。
我們可能不知道,孩子們愛宴會香檳,是喜歡瓶塞離開瓶子時“砰”的一聲,他們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在這里帶著假笑面具。
我們可能還不知道,有時的一番教訓,他們除了委屈,還有失望。
孩子需要的很簡單,一些關注,一點認可而已。有些大道理,可不可以,一點點的告訴他們。
他們在長大,時間終會告訴他們真相。
哈利波特在一年級的時候,想問鄧布利多,伏地魔殺死他父母的真相。
鄧布利多對他說:真相,這是一種美麗而可怕的東西,需要格外謹慎地對待?!銌栁业牡谝患拢揖筒荒芨嬖V你。今天不能,現在不能??傆幸惶欤銜赖摹?/p>
總有一天,孩子會知道,知道事情不是只以高興和不高興來區分,知道知道人非善惡一面。知道人情世故,世間冷暖。
時間和經歷終究會讓他們成長,可成長的路上,我們能否像鄧布利多一樣,可以少知道的,就不讓他們知道。該挑戰的,就讓讓他們去行動。能夠理解的就試著理解他們一下。
什么事情,什么背景,什么你怎么會這樣,能不能先放下成見,試著理解之后,再對孩子說?
昨天是六一,是孩子們的狂歡節。
今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
愿我們可以像伊魯卡一樣,試一下,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