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讀后所想
原創:hu darling 20170219
1.為了將忘卻的記念
在2017年1月22日,在醫院住院手術前一天,我終于看完了《朗讀者》,曾看過又忘了,重讀一遍,寫了又刪,修改、猶豫還是把它寫完。
也許,你看到了審判和救贖。靜氣凝神,我看到一場差距太大的愛戀或情欲,看到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愛情,幻想、欲說還休、得到、離開。事事在變,人心在變。不是有句“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么。對天長地久的愛只是奢望,所以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有句“愛是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無可奈何愛逝去,似曾相識戀人來。人們還是趨之若騖,不計后果。
套用一句話:愛無解,罪無解。朗讀者有悲哀也有溫暖,如同大多的愛情一樣。
2 .為你朗讀
米歇爾的朗讀為她一潭死水般的監獄生活帶來希望和溫暖,使她對未來還有一點眷戀,為著這點希望這點光,她努力想識字,想拉近自己和米夏爾的距離,或許也是為自己打開一扇通往未知世界通往書香的窗戶,也在書中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在獄中,能讓她回憶的是什么呢?那時她粗糲無知、沒有人性,僵硬強硬,她該不會反省自己的罪過吧。她要的或許仍是感情(或許她自己也深知道配不上愛情吧,但感情就是說不清道不明)。
在監獄,伴著他的聲音,伴著她在獄中借來的書,她慢慢地學會了寫字。漢娜給米歇爾寫信,“院子里的連翹花開了”,“從窗子里向外望過去,我看到鳥兒聚在一起飛向南方”,“我希望今年夏天雷雨天多點”,她或許對一本書、一個人物、一個特定場景,與他分享。
如果沒有你,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更與何人說。
她曾熱切地盼著他回信。
即使他收到她的信,也感受到她所描述的生活變化,鳥兒或花或季節變化,發現她描述的真是這么一回事,日月更迭新鮮不斷。但他不動聲色。
但沒有回信,他曾懷疑,如果我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我也只是個被利用為她朗讀的人而已吧,照樣會被她劃出名字送他去被屠殺,她也會那樣對他,與其他人沒有兩樣吧?所以,他懷疑她的人性懷疑她是否有愛,深知她的靈魂需要被救贖。
她曾經一度很注意自己的儀表,但后來好像自暴自棄了。也許是米歇爾沒有來探望過她,也許是“女為悅己者容”吧。即然在監獄這樣黑暗沒有自由的地方,沒有喜歡的人也沒有喜歡自己的人,那就聽之任之吧。人生代代無窮已,監獄年年只孤寂。不知漢娜待何人,不見米夏送片信。但畢竟還有他的聲音相伴。
在漢娜審判的時候,他突然醒悟到,她原來是不識字的。但他不能站出來提供證據,不能,他不能讓世人知道他們的過去。他現在是法學院的學生,將成為律師,而她是比他年紀大且不識字的罪犯,不能讓世人知道這樣的不淪之戀(相差二十多歲),或許,那時,只是青春期的情欲而已。他會為年輕時的情欲羞恥嗎?
我想不會,應該說,漢娜,曾給他莫大的信心和歡愉。
或許,他給她錄音,給她朗讀世界名著,給她寄朗讀帶,也許是出于愛,也許是給漢娜啟蒙,讓她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救贖漢娜的靈魂。但我寧愿相信,他是擔心漢娜在獄中會寂寞會日子難捱,他是充滿感情為她朗讀。
我寧愿這樣相信。
那個渴望閱讀卻不識字極度掩飾自己弱點的漂亮女人,多年不見了,變成了僵硬表情、毫無憐憫、有著老態龍鐘氣味的納粹劊子手,若知道后來,他還會找她嗎?他會自己青春年少所做的事情后悔嗎?
人生若只如初見。
3 .再見再也不見
漢娜是幸福的,畢竟米歇爾心甘情愿為她朗讀,為她打開暢聽他人喜怒哀樂的大門,時而沉靜時而激動,有時幻想有時渴望有時哀傷。
我也喜歡聽書中的故事看看電影,聽他人人生的喜怒哀樂,曾經對某些聲音非常癡迷。也許喜歡聲音,喜歡一個人。也許喜歡一個人,喜歡他的聲音。
有人陪你說話或說給你聽,多么溫情的陪伴;可現在多少夫妻相對無言唯有手機伴。
漢娜也是悲哀的,長大后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米歇爾,為監獄中的她寄來朗讀帶,不再是愛,是同情憐憫。她也看出了這一點,他從不回信;在出獄前見面,她滿懷希望,熱切盼望,臉上泛著光彩,她情不自禁地握住他的手,他猶疑地抽回了,她眼中的光彩瞬間熄滅;再見時,也就是最后一次見面時,她拘促不安地站起來,等著和他擁抱,他面無表情、例行公事地說句再見,逃也似的走了。沒有擁抱,轉身不見,沒有留戀。
也許能理解。
他們之間是天塹鴻溝,社會地位不允許,過去的只能是羞于世人知道的秘密。
他能給的是什么,他清清楚楚,沒有猶豫吞吐,所以他才會抽開了手??吹阶詈? 米歇爾知道漢娜自殺,嚎啕痛哭,我也是傷心不已。
隔著時光隔著年齡隔著精神世界,沒有共同的成長,(或許沒有惺惺相惜)。
一切回不到從前。
很多時候,毀滅我們的并非愛情破滅這件事。而是對人性對自我的懷疑與否定。
4.難忘聲音
朗讀,戀愛時有人為你朗讀過嗎?你又為誰朗讀過呢?多么奢侈柔情的畫面。
在看《蘇東坡傳》時,看到蘇洵考試落榜回到家里,聽兩兒子蘇軾蘇轍朗讀,不久前蘇洵還被名落孫山為仕途失意的落漠困擾,聽到兒子朗讀他又找到人生的快意欣慰。父母聽兒女朗讀也是莫大的享受吧。聽喜歡的聲音也是人生樂事吧。
還記得高中補習時,我的同桌大聲朗讀《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碑敃r真覺得好聽,寫得太好了。雖然有點憂傷,為蘇東坡憂傷,也為高考前途渺茫憂愁吧。過了快二十年了,我居然還記得同桌他朗讀的聲音。
也許同窗熟悉的聲音熟悉的笑臉,印在腦海,無法擦去,也不想抺去。
我還記得父親的聲音。記得童年時父親帶我看過為數不多的電影,那是我一生非常珍貴的記憶。我多想小時候爸爸能為我講講故事,好像沒有講過故事,只記得他唱““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
我還依稀記得鄰居,一個抗戰歸來的英雄,他為我們小孩子講抗日戰爭的故事。
也許我對聲音,對親人的聲音對喜歡的人的聲音,難以忘記。所以,也想多創造和小小一起看電影一起聽書的有聲音的難得時光。
我很慶幸,在女兒8歲前,經常為她讀厚些的故事,小鹿班比、彼得兔、海蒂、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歷險記、匹諾曹、西頓動物小說系列等,有時她寧愿我來編故事,如果結局不合她意,她惱怒,我就不得不認真更改結局,壞人得到懲罰好人圓滿才皆大歡喜。有時講故事,故意學動物叫聲,故意換語調,逗得追追打打哈哈大笑。
我也遺憾,因為工作離家遠,住在單位,三年級沒有再給小孩朗讀過了。小孩的成長來不及等待,無法彌補。
在假期,陪她一起看電影聽書,看小鞋子、地球上的星星、龍貓、側耳傾聽、天空之城、風之谷、虞美人盛開的山坡、哈爾移動城堡等宮崎峻動漫,甚至一起看愛情片,看剪刀手愛德華、假如愛有天意,看愛樂之城等。那種看到某個畫面相視大笑,逛街時她繪聲繪色模仿搞笑,只有我們懂。
有人為你朗讀講故事嗎?有人為你唱歌講笑話嗎?你又為誰講故事講笑話呢?多溫馨柔情的畫面,或許是某人一生珍貴的回憶。
最后分享一段話:回憶被留在了身后,就像一列火車繼續向前行駛而把一座城市留在其后一樣,它依然存在,在什么地方潛伏著,我可以隨時駛向它,得到它,但是,我不必非這樣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