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愛過多部電影,你愛過幾本劇本?
《長別離》是部電影劇本,曾獲1961年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女主人黛蕾絲是一家名為朗格洛瓦咖啡館的女老板,偶然發現一個流浪漢是她的失蹤多年的老公——阿拜爾·朗格洛瓦,她曾經深愛的男人。
而且她一直深愛著——不然的話,她的現在的情人皮埃爾邀她一起去度假,她也不會選擇拒絕。
黛蕾絲想盡了一切方法試圖喚醒阿拜爾·朗格洛瓦的記憶,但沒有成功。然而阿拜爾·朗格洛瓦是在受盡法西斯的殘酷折磨下失去記憶的,這實際上是控訴了法西斯的罪惡。
·?是否記得《廣島之戀》?
劇本作者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家、劇作家、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
炎熱雜亂的殖民地,窘迫變遷的家境,忍耐偏執的母親,放蕩驕縱的大哥,溫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種種影響了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后創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十八歲后回法國定居。
她以電影《廣島之戀》和《印度之歌》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你知不知道愛情在這里價值幾何?
? ? ? ?有人說,杜拉斯的作品沒有戀愛,只有愛情。在我看來,《長別離》中卻似乎丟失了愛情。可是這其中不僅余下愛情腐朽的殘骨,也唱出了百年孤寂的悲歌。
? ? ? ?兩個相愛的人,長別離即是一種距離,一種絕望,一種無法訴說,一種悲痛欲絕。當其中一方忘記了戀人的所有,只剩下對現實投降與內心恐懼時,這便成了可望再也不可及的心慟。
? ? ?《長別離》劇情初始,當遠方親戚撒了謊說黛蕾絲丈夫已經確定死了,不可能是那個流浪漢的時候,其實她是知道底細的;
? ? ? ?而情人皮埃爾卻一直都在作為一個旁觀者,作為一個愛的提醒者去提醒黛蕾絲,提醒她,那個不可能生還的男人如果還被你愛著,那個久別十六年、有死亡證明書、有主親的確認的人還是被你愛著的話......
? ? ? ?我們只能說,我們為愛的真情動容。
? ? ? ?然而因為流浪者阿倍爾長期遭受法西斯的酷刑,形成了一種被人叫名字就會條件反射的舉起雙手作投降狀。在劇情結局,舞會上的黛蕾絲因情緒激動大叫阿倍爾的名字,阿倍爾呆呆地站著不動,緩緩舉起雙手。
? ?這個動作震驚了所有人——不只是黛蕾絲。
? ?流浪漢終究沒能恢復記憶,而黛蕾絲也選擇忘記,這是愛情的悲歌,這是十六年等待的結局。
我喜歡這個劇本,讀完之后便寫下了隨筆:
瑪格麗特的劇本詮釋了離別之心,忘卻之苦。
如果你是那流浪者,
你會不會記得你自己的名字,
你會不會記得我百般嘗試之后想接近你的心;
如果我是那流浪者,
我可能會忘記你看見我之后緊張的笑臉,
我可能會忘記和你銘心刻骨的愛情。
如果長離別,是否就可以真正忘記曾經的愛情又是否會有怨言。
請你務必告訴我,在你心里以我之名的那個角落永遠落著雪。
如果長離別,你的好我的好彼此于心中鐫刻卻依舊離別。
請你務必告訴我,我們的愛情是于溫存長久處伊始于心如地凍天寒時閉著眼。
如果長離別后不離別,相見依舊如初見,
那——即使長離別也似不離別,相戀還不如彼此懷念。
? ? ? 這個劇本拍成的電影的最終結局是,流浪者死了,黛蕾絲選擇忘了,她的愛人終究是死了的,一開始就是死了的。
? ? ? 愛情悲歌,卻滌蕩人心。
·?看到愛情這兩個字,是否有浮出水面映在心上的名字?
? ? ? 這一切就像米歇爾·萊蒙著《法國現代小說史》講的那樣:
? ? ? “如果說娜塔麗·薩洛特寫的是反小說的話,那么,瑪格麗特·杜拉斯可以說寫的是前小說:在這個空間和她開了個頭的這個時間里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她著重寫的是一個故事的可能情況,但故事卻永遠不會發生;萬一發生了,就暴露了世界上存在的奧秘。
? ? ? “她只講述發生的很少的一點點事情,再添上心里所想的很少的一點點東西,就這樣她成功地創造了一種令人心碎的悲愴氣氛;這種悲愴氣氛與人的存在非常逼近而和愉快的心境相距甚遠。”
? ? ? ?如果你涉世未深卻想了解愛情,請去找瑪格麗特·杜拉斯,她會帶領你、引導你,你總會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對愛情的見解與定義;
? ? ? ?如果你經歷了世態萬千,請去讀瑪格麗特·杜拉斯,她也會引導你,你會體會到不同于現實的現世。
? ? ? ?請對“愛情”充滿熱情,無論你是千瘡百孔還是完好無傷。因為自己對自己的愛才是所有類型愛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