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他的電影可不簡單(下)
周星馳作為電影人,在中國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在他的電影中,情感的表達通常與眾不同。如何看待這些不同,就是我們今天要分析的內容。
顛覆性
表演的顛覆性
運用“無厘頭”夸張荒誕的表演,將本應該追求真實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斯式體系,變成專門娛樂別人,而在表演中故意加入的大笑,裝傻,停滯等周氏招牌動作。
“無厘頭”式的表演顛覆了電影本該帶給人的代入感,產生的帶出感時時刻刻的讓觀眾清楚的知道,這就是在演戲,就是在逗人開心,這種表演形式也許僅僅適用于喜劇創作,但卻能在很大程度上突出表演者本身,讓人印象深刻。
人物設定的顛覆
他將本該007般帥氣的間諜形象,變成了叼著廉價香煙,穿著夾板拖鞋,有一大堆不用來殺人的秘密武器,就算穿著西服也會在腰間別著一把殺豬刀的凌凌漆。將不近女色的孫悟空變成了一代情圣,將文靜英俊的唐僧變成嘮嘮叨叨的煩人鬼。將終極殺人王火云邪神,變成了神經病拖鞋大叔。
他的決定改變了太多我們本來映像的形象,就連小小的香煙,拖鞋,咸魚,GE歌曲都能成為我們想起人物形象的要素。他重新塑造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記。
劇情情節的顛覆
《功夫》影片最后人物重歸童年的棒棒糖店,一切還原就像一場功夫夢。《食神》的人物原型結合自身,讓主人公在人生的大起大落間體會人間真情。《少林足球》里將第一場足球賽演變為戰場的精妙設計。都體現著周星馳對于電影元素獨特的理解。
表演和情感表達的變換
隨著周星馳演藝之路的不斷前進,年齡的增長他同樣也在不斷變換著人物情感的表達,從《賭圣》那樣純粹搞笑,但人物情感流露不夠深刻。到《喜劇之王》舉手投足之間已經能夠完全將小人物生存的艱辛困苦,對于夢想和職業的堅持與迷惘,對于愛情的懷疑與逃避,這些復雜的情感清晰展現。人物不再是單單的搞笑,笑則是更多是用來服務于他飾演底層人物內心的變化多樣。
從《大話西游》到《西游降魔》原本期待萬年的愛情,變成只爭朝夕的珍貴。從吳孟達飾演的父親對兒子的溺愛,到《長江7號》里深沉靜默的父愛。從個人表演到現在更加注重各個演員之間的配合演出。周星馳通過他的電影實現著每一個童年的夢想,彌補著每一刻心靈的空窗。
悲觀愛情主義
毫無疑問周星馳將自己的愛情觀注入他的電影中,造就了熒幕與現實都讓人傷感的愛情故事。《破壞之王》中暗戀女神的何金銀,要遭受被誤解,冷眼,嘲笑后才使所愛之人回心轉意。這使得電影主題變為小人物自我能力地位的實現,而美人跟愛情則成為成功后的附屬品。
《大話西游》表現了周星馳對于愛情的可望而不可及,將至尊寶投身于與紫霞仙子和白晶晶的三角戀中,看著白晶晶因自己而死,看著紫霞仙子為自己喪命,至尊寶這才放下前塵往事,安心禮佛。但在最后,依然希望于一個人能夠珍惜自己心中的紫霞仙子,并讓下一世的兩人,對著孫悟空的背影說“他好像一只狗”,也許不懂愛的人,跟狗又什么區別。
通過能夠穿梭時空的道具“月光寶盒”來回穿梭,卻仍然沒有改變自己與心愛人的命運,陰差陽錯之間改變一切。就像紫霞仙子在臨死時說的,“我猜中了開頭,可我卻猜不著這結局”。讓人有種對于命運,時間,空間無法逃脫的傷感。再加上臺詞塑造的天衣無縫,更使得這段感情越發珍貴。
到什么年紀,做什么事,有什么狀態,發表什么感想。或許你可以通過近些年周星馳的電影可以看到,從愛你一萬年,到只爭朝夕,也許周星馳心中始終給童話般的愛情留有一片寶貴的地方,渴望卻又懷疑著。
我們在周星馳的電影陪伴中長大
雖然我們在一天天長大直至成熟,但我希望兒時陪伴的記憶能成為你回味的一顆糖,回味起來時在我們的心中蕩漾著......
祝我最愛的電影人周星馳生日快樂
文/女王攻
圖/來源于網絡
遇見電影
遇見電影,解讀影視最新資訊,提供另類視角分析。
看人生百態,享簡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