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份,父親率分區機關有關人員赴李團長所在邊防團邊防營蹲點一個月,檢查指導該營各項工作,李團長一路陪同。
他們倆是老戰友了,一大早同乘一輛車從團部出發,一路上有說有笑,共同回憶當年在團里一起并肩戰斗的崢嶸歲月,尤其是說起那次凍傷5名戰士和兩個人暴風雪中轉運劉連長的往事,更是感慨萬千。
下午5時,父親他們抵達邊防營。下車后,父親在李團長和邊防營梁營長的陪同下四處走走。父親有十年沒來過了,見到邊防營基礎設施已有了極大改善十分高興,連忙向梁營長詢問當年他在作訓科當工兵參謀時指導邊防應修的工事、打的坑道還在不在,梁營長回答說都在,完好無損。
父親聽了,十分欣慰。經過父親他們這一代邊防軍人十幾年的努力,不但守住了這片祖國的神圣國土,還通過一系列的反蠶食斗爭,從E軍手里奪回了大片領土,過去的邊防連現在都已成邊防營了,英雄們的鮮血沒有白流,我們的汗水也沒有白流!
當晚父親他們就住在邊防營招待所,在那里正好碰上邊防四連的包指導員。父親立即責問他為什么擅離崗位跑到營部招待所。包指導員有些無奈地解釋說,這些天家屬來探親,上級規定家屬不能住在邊防連,他只好每周兩次從連隊下到營部招待所與妻子團聚。
父親聽了包指導員的話以后十分吃驚,連隊距營部20多公里,山高坡陡,不通公路只能步行,一名連隊主官為和妻子團聚每周竟然要來回四趟徒步行走100多公里的山路,就問他為什么不休假下山來陪同愛人。
包中偉十分無奈地回答說,最近連長休假了,副指導員又在軍區教導隊學習,邊防情況又十分復雜,E軍前沿陣地距離他們連僅有50米,中間只隔了一道鐵絲網,最近E軍士兵與我方官兵經常發生摩擦,相互罵娘吵架,砸槍托、拋石頭更是家常便飯,E軍還經常隔著鐵絲網向我軍官兵拋送黃色撲克、色情雜志、畫報,妄圖腐蝕拉攏我們的戰士,連隊就他一名主官,既不能休假,更不敢請假,家屬來探親只能來回跑!
聽了包指導員的話,潘立福心情十分沉重。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親情是人類的基本情感。雪域高原的邊防軍人們與常人一樣,渴望家庭歡聚,需要天倫之樂,然而邊防的條件實在是過于艱苦,這些在常人眼中天經地義的基本需求對邊防官兵而言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無論是進藏伊始,還是后來條件改善,絕大多數已婚邊防官兵都是兩地分居,長期過著牛郎織女式的夫妻生活,與親人遠隔萬水千山,聚少離多,家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往往無法及時料理。邊防的軍人和軍屬,為了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付出的實在太多了。
父親轉過身問身邊的李團長不讓家屬去邊防一線連隊的規定是哪一級下發的。李團長說這是軍區的要求,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多年以來一直在執行。聽了李團長的話,父親思量了半天沒有說話。
當晚,父親和李團長共同聽取了邊防營梁營長的工作匯報。次日,父親查看了營部各分隊的陣地、工事、內務、生產、生活設施、農副業生產等情況,對完成較好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檢查結束后,李團長有重要事情需返回團部處理,父親一行在包指導員的陪同下徒步前往邊防四連查看。
山高路遠,一些坡度大的地方只能手腳并用才能爬上去。經過近8個小時的艱苦行軍,父親一行才到達邊防連。此時,連隊正準備開晚飯,父親他們稍事休息,洗漱完畢后,前往食堂就餐。
父親進了食堂以后并沒有立即落座,而是走到食堂內每一個班的飯桌前查看伙食情況,每到一張桌子他都擺手示意戰士們不必起立,然后詳細詢問伙食情況,大部分戰士都說能吃飽,有的戰士低著頭默不作聲,幾個膽大一點的直言每天啃干菜、吃難以下咽的米飯,生活條件太差了。
父親轉完全連十張桌子后才坐下來和連隊干部一起就餐,吃著干菜、嚼著大米飯,總覺得有股汗臭味,真是難以下咽,吃了幾口忍不住問包指導員米飯為什么有股汗臭味。包指導員回答說連隊吃的大米都是民工從邊防營倉庫背上來的,每個民工每人每天背一袋50斤的大米付給50元錢,因為山高坡陡、路途遙遠,加之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天氣悶熱,民工們背大米時通常汗流浹背,經過長途跋涉,汗水浸透衣服和米袋滲到了大米里,所以大伙吃的米就有股汗臭味。
父親又詢問邊防公路建設情況,包指導員介紹說從營部到我們連28公里的公路修了垮,垮了又修,國家已經先后投入了2000多萬最終還是通不了車,運送物資就只能靠人背肩扛。
聽了包指導員的話,父親的心情愈發沉重,心想為了保衛祖國的神圣領土完整,從國家、軍隊到我們邊防的每一名戰士、群眾付出了多少代價,作出了多少犧牲,我們一定要守護好這里的每一寸領土,絕不能再落入外來侵略者之手,否則我們就愧對祖國和人民,更愧對為在此進點而壯烈犧牲的高明誠團長。
晚飯后,在包指導員的陪同下,潘立福和作訓科龍科長前往前沿陣地視察,當轉到一號陣地前沿時,看到一道高2米、長1000多米的鐵絲網橫在眼前。
父親一行剛走近鐵絲網中方一側,就見幾個E軍士兵起身打招呼,口中喊著Hello。過了一會兒,E軍一名軍官也許是接到了士兵們的報告,也前來和父親打了聲招呼,并指著父親肩上的大校軍銜不停地比劃著,還伸出了大拇指表示敬意。
當晚,包指導員安排父親住在連長宿舍,龍科長住在文書的房間。在連長宿舍,包指導員陪著潘立福閑聊,說著說著又聊到了家屬來隊探親的事。
父親想了想,對包指導員說你家屬只請了一個月的假,現在已經過了半個月,你這樣每周兩趟來回跑也不是辦法,明天你再下山一趟,帶上一套你的舊軍裝和軍帽,讓你家屬穿上,不要戴領章、帽徽,趁天黑帶到連隊來,平時不要在營區走動,住上半個月再送她回去。
包指導員聽了是又驚又喜,激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但轉念一想又十分擔心這樣做算不算違反邊防紀律,萬一讓上級知道了會不會挨批評,再連累了父親心里就更過意不去了。
父親堅定地說這事他負責,上級知道了如果問起,你就說是他批準的。
包指導員回到宿舍,興奮得一夜沒有睡好覺。第二天,他按父親想出的辦法把妻子接到了連隊。和妻子團聚了半個月后,父親又特批讓他把妻子送到團部找到去貢嘎機場的便車后再返回連隊。
后來,父親私自批準家屬到一線連隊的事還是不脛而走,在邊防團傳為佳話。半年后,在邊防一線官兵的一再要求下,上級終于放寬了來隊家屬到邊防一線探親的規定。
蹲點期間,父親把到邊防營所屬的邊防連都去檢查調研了一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回到分區機關后,父親立即著手起草了一份邊防一線連隊全面建設的調研報告,就進一步加強和改善一線連隊的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這份調研報告引起了各級的高度重視,改進和加強一線連隊全面建設的事情擺在了各級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在各級的共同努力下,分區各邊防連隊普遍建起了豬圈、蔬菜大棚,建成了籃球場、閱覽室,配齊了電視機、錄像機、乒乓球桌、臺球桌等文體設施,一線官兵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