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的我們都是特別的,也很慶幸我們是不同的,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很自豪的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我,不會有第二個我,我也不會是第二個誰。正因為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人都不一樣,思考的范圍、層次也不一樣,正是思考的不一樣,所以不同的我們分為不同的層次。
今天看到《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文章(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tOm3OOmx8X4-Cb9CCVRHA),文中提到NLP理解層次,把人們理解事情的層次分為高低不同的六個層次,分別是:環境、行為、能力、BVR、身份、精神。一開始看到門店銷售的這個案例,我就自己思考,門店出現業績下滑怎么辦?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怎么解決,認為遇到問題首先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驚訝或者感慨,所以我把自己的思維模式套入到NLP理解層次中,我應該是屬于第二個層次:行為。我的思維就是遇事解決,所以當事情多起來的時候,感覺腦子不夠用了就會有情緒化現象,這是因為我的邏輯不夠清晰,并沒有做到處事冷靜,分清重要性和條理性。感覺我是在環境層次過渡到行為層次,因為自從我上大學之后,慢慢意識到改變大環境比改變自己難得多,所以知道有問題可以先找自身原因,有些事情看起來是有很大問題的,但你換個角度或者換個心態,就會發現這個問題變小了或者沒了。其實我在很多時候已經意識到這個了,但往往行為有阻,導致并沒有做到思維和行動結合提升自己。行動力在我看來,還分為兩種,一種是你想做和不得不做的事,這時候你的行動力肯定不會弱,你也會盡力去完成;另一種是你你不想做或者可以不做的事,你自然而然就會找理由削弱你的行動力。其實當我們思維開始往行為層次靠近的時候,我們遇到問題就會思考怎么做,第一步做什么,這時我們已經在思維方面有所提升了。
很喜歡文字一句話:“為什么有些人有選擇困難癥?那是因為他內在的價值觀是混亂的,缺少某些概念,或者對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沒有價值衡量的標準,因此他也就無法知道哪個更有價值,他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如果一個人價值觀是模糊的混亂的,那他面臨選擇的時候,自然會不知如何下手。但我發現現在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連價值觀是什么也不知道,就拿我自己來說,如果要我說價值觀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從何回答。很多人的價值觀是缺失的或者不完全的,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價值觀也在不斷地形成,而形成的結果就因人而異。
作者說最好提升自己層次的方法就是直接讓自己成為一流人才或者頂級人才。對自己人生做頂層設計,從最高層向最底層發展。但毫無疑問,這是很難做到的,也是需要很多時間去探索,本來人生規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清晰地知道幾個問題,例如:你是誰?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打算怎么做……這幾個問題對大多數人來說,就像那三個經典的哲學問題一樣: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嗯,很難回答,所以我想我們應該做的是,先逐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的時候嘗試從最頂層的精神出發,是的,嘗試,我們需要不斷的嘗試,用最高的思維層次要求自己,或者我們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改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