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終身成長》閱讀分享
? ? ? 女兒的夢想是成為跑步項目的世界冠軍,看到《終身成長》這本書中關于第4章體育冠軍的思維模式。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冠軍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會是怎樣的呢?
? ? ? 看到這一章讓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個節目叫圓桌派的談話節目。節目中嘉賓是世界冠軍鄧亞萍。在他的敘述中,我看到了很多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 ? ? 例如她在講。當比賽進入到焦灼狀態時,該怎么樣處理呢?那就是一個字“頂”。怎么理解呢?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頂住。頂住什么?頂住壓力。不讓情緒受到波折。頂住體力。扛住體力的消耗。堅持到最后。始終堅持自己平穩的狀態。不給對方可乘之機。
? ? ? 這個例子就讓我看到書中提到的冠軍的思維模式,冠軍是“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提高自己水平的人,當比賽處于危急時刻,他們能夠突然拿出此前三倍的韌勁去扳回比分。”即堅定的意志。
? ? ? ? 鄧亞萍說贏球也是一個字“摳”,摳什么?其實所謂的摳就是算球。每一分都是算出來的。要通過快速的計算。實現得分。當然不是通過計算得的分,而是通過計算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于日常的刻苦訓練。上萬次甚至更多的刻苦訓練,才能在比賽場上擁有敏銳的判斷能力,快準狠的反擊,獲取比賽的勝利。
? ? ? ? 這就像書中說的一樣。
? ? ? ? “冠軍是努力奮斗的運動員,懂得在壓力下如何專注,而且在必要的時刻能夠實現超水平發揮。”
? ? ? “想在體育運動上取得成功,你需要對技能進行學習并不斷練習。”
也像高爾夫球界,泰格伍茲說的一樣“我了解我的比賽,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得到我想要的。”
? ? ? ? 節目中當主持人問到鄧亞萍在1994年的奧運會上,她輸掉的那場比賽時,全國人民很大負面反應,她是如何面對的?會不會有很大壓力?頹廢的時間是是怎么度過?出人意料的是鄧亞萍竟然這樣回答:“不會啊,我認為在當時那場比賽中,我已經盡力做到最好了,就沒有什么好后悔。賽后找輸的原因。
? ? ? ? 主持人似乎不死心的又追問。不會對你產生影響嗎?鄧亞萍的回答仍然是很堅定,當然不會。因為我不專注在那里,而是關注在訓練上。
? ? ? ? 這一點又跟書中的提到的“研究結果1”完全吻合。
? ? ? ?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成功來源于盡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來源于學習和自我提高。例如在比賽中如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或者覺得自己發揮出了應有的水平,就不會介意輸掉比賽,如果輸了,只要回到訓練軌跡上來,接受更多的訓練就好了。”
? ? ? 節目中鄧亞萍颯爽的對話,讓我看到了一個百分百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世界冠軍。她就是生活中終身成長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