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倫去找爸爸的途中,火車出了意外,迪倫不幸身亡。靈魂被迫離開肉體,在一片廢墟中,她遇見了崔斯坦。
崔斯坦,是她靈魂的擺渡人。他會引導她的靈魂穿過荒原,保護她免遭惡魔毒手,然后告訴她真相,把她送到她要去的地方。
世事無常,一瞬間與最愛的人分別,然后遇上陌生人,即使是靈魂,也依然會感到害怕,彷徨,這種際遇,一個小女孩該如何面對?
火車周圍廢墟一片,除了她自己,她找不到其他人,除了這個看著很冷漠一言不發的男孩。
雖然很害怕,但迪倫別無選擇,只能跟著崔斯坦往前走,白天穿行,夜間在小屋子里休息。
迪倫,是很美味的靈魂,因為她是純潔的,天真無邪的···處女,與那些活了太久的苦澀的靈魂相比,她無疑是更加的美味,誘人,甜美。
所以他們也注定要遇到最可怕的惡魔們的襲擊。
崔斯坦是一個很盡職盡責的擺渡人,無論任何時候,都拼盡全力地保護著她。夜晚,迪倫看著他身上被惡魔們偷襲留下的傷口,心疼極了。而白天帶來的恐懼,也因為崔斯坦的陪伴而讓她慢慢靜下心來。
她開始熱烈地看著崔斯坦的眼睛,因為她有點喜歡他了。
而崔斯坦也在與她點點滴滴的相處中,對她有著與其他靈魂從未有過的好感,可是他卻不能回視迪倫的眼睛,不能表露出來。
“給予別人的東西,很快又會收回,這種東西越美好,也就越殘忍。他不愿迪倫經歷這種殘忍。”
她是靈魂,會有最終落腳的地方,而他是擺渡人,要不停地往返在荒原里,擺渡靈魂,他們,注定無法在一起。
荒原,反映著靈魂的所思所感。
當迪倫沉浸在愛意里的時候,她是那樣的歡喜,晴空萬里,而當她感受到崔斯坦的冷淡和有意的避開的時候,又是那樣的失落,狂風大作,電閃雷鳴。
一路上他們彼此愛著,也克制著,最終在湖島時,崔斯坦意識到她對自己的影響遠超過自己的想象后,決定不再壓抑自己了。
“你之所以相信一個人說的話,是因為他說了你想聽的話。”
在天堂的那扇門前,他們熱烈的親吻,眼含愛意,許下了愛的約定。迪倫是那樣的歡喜,以為他們終于可以一直在一起了,可是當她往前跨進那扇門再回首時,崔斯坦,不見了,他消失了。
天堂里真的好安靜,不再有惡魔來撕扯她,可是迪倫也真的好想念崔斯坦,她是那樣的深愛著他,渴望再次見到他。
這種心情,像山川湖泊一樣綿長,無人可訴。
待在那里,她會很安全,往后退一步,則會很危險,但是有可能再次見到崔斯坦,在生存,死亡與愛面前,哪一個會是她最終的選擇?
總有一些事,藏在心底很多年,直到你遇到一個人,才會說出來。迪倫要等的那個人便是崔斯坦,她想撲到他的懷里,從此再無秘密。
所以,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去,回到荒原,去見崔斯坦。
惡魔還是那樣的喜歡她的靈魂,不停地追著她,而她也在一次次絕望中因為崔斯坦而拼命地甩開他們,拼命地往前跑。
想見一個人的力量,真的是無可估量。
最終,他們在小木屋里團聚,他們決定回到事情的原發點。
由生到死,自死赴生。她希望他們能回到肉體里,能一起經歷生活的風風雨雨,世事坎坷,彼此靈魂相依。
后來,她醒了,身體痛的直流汗,可是她不在乎,她的目光是那樣的焦急,最終在門邊,看見了她的少年。
在現世,他們最終得到圓滿。
渡人渡己,亦渡人。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這個故事里,雖然說崔斯坦是擺渡人,引領著迪倫穿過荒原,來到天堂,但其實真正的擺渡人是迪倫。
是她用內心的勇敢和堅定帶領著崔斯坦走出輪回,來到現世,而崔斯坦,看著很鎮定,其實內心是很空洞的,周而復始的工作,想必他早已麻痹了吧。
迪倫的出現,讓他在自己的荒原里看見了希望,看見了活著的意義。真正的勇敢,也不是無所畏懼,而是身處恐懼,也不放棄。
人生中,很多事都處處艱難,那是我們的荒原,我們必須穿過。雖然我們決定不了荒原的路徑,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天氣。
用最喜悅的心來感受每一天的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再難,也會走到終點的。
而在迪倫放棄天堂選擇回到荒原的事情里,很多人都會覺得何必呢,畢竟那里是那樣的舒服,自在。但是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迪倫想要的是崔斯坦,是愛,是現世的陪伴,所以她放棄了別人眼里舒服的生活。
生活中,越是優秀的人,往往越不合群,周圍的風聲也是咋呼呼地響,但你要明白,你究竟想要什么,然后按著自己的心意去,而不是別人的建議,
你快樂與否,只有你自己清楚。生命似水,也唯有我們自己是命運的擺渡人,指引我們駛向最終的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