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授權
文集:《超級閱讀術》讀后感
文集:品讀《三國志·姜維傳》
《超級閱讀術》
【作者】齋藤孝【日】
【譯者】趙仲明
【出版社】北方聯合出版公司
第一期:讓讀書成為我們的日常習慣【下】
“活字量”,表述了一個人能夠熟練運用的詞匯量。
“意義含有率”,表述了一個人談吐內容的有效性。
“活字量”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它表述了一個人說話時能靈活運用的詞匯量。
其實,我們的漢語中有相當多的同義詞和近義詞。在進行自我表達的時候,采用不同的詞匯來表達相同的意思,就顯得十分有修養。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說話的時候,連續使用“然后、然后、然后”,就顯得十分枯燥和乏味。
其實,活字量的多寡與人思考問題的速度是成正比的。
“意義含有率”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它表述了一個人是否能用較少的字詞表達較多的內容。
當你的大腦經過了鍛煉,掌握了閱讀的技巧后,思考的速度勢必成倍增長,從而提高了“活字量”。
那么,在你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為了增加意義含有率,同樣也需要大量的練習來使你掌握的活字量得到發揮。
活字量大的人,說話言簡意賅,讓人馬上就能明白。
活字量小的人,說話支支吾吾,讓人聽起來很費力。
當人擁有了較大的活字量,這將成為其在職場上的強力武器。
你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展示你獨到而有見解的一面,讓聽你說話的人很容易陷入你的思考之中,從而引領其他人一起推進交談的進展。
所以,你也可以去觀察一下周圍的人,視圖了解一下他們的活字量和意義含有率,再和自己進行一下比較。
這樣,你就能知道自己究竟處于何種交談的地位,從而對癥下藥。
積蓄精神能量的普遍手段就是讀書,來培養知性。
“精神能量”,是一種人生的韌性,讓你具備精神上抗壓的能力。它不應該被看成單一的力量,而應當視為一種能力。
我們通過讀書這個行為,體驗別人體驗過的事物,從而具備了一些相關經驗。
當你再次遇見類似事物時,無論是喜是悲,都可以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這就是抗壓力。
抗壓力,在職場中,有的時候被稱作逆境商。
有些大型企業,其實也很看中這一塊。請你想想,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非常迅猛,我們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去學習和探索,從而忽略了對自己心理的保護。
那么,我們如何利用剩余的時間來彌補這些心靈創傷呢?我想,恐怕讀書就是最好的良方。
一周挑戰兩三本新書的人,從經驗上說,已經達到了將讀書變成生活習慣的境界。
“購書系數”,表述了你在購書上花費的費用,與自己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原著中:經驗來說,購書費用占據可支配收入不到一成的人,并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
谷離子認為200¥一個月的購書金額已經很充足了。
畢竟,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將這些資金來購買實體書,其實可以購買電子書來配合。
通過亞馬遜,我們可以輕松獲得大量的圖書資源,價格不貴,而且種類齊全。
如果在某些假期時間進入選書,說不定還能遇到很多折扣活動。
真心希望我們都可以來讀書,交流讀后感。一個國家的讀書人越多,說明國家越有希望。
干不好工作的,不會動腦筋的人,幾乎都是讀書少造成的。
讀書不僅能夠刷新自己,而且能夠提高自我意識,明確自己處境。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悲劇的發生。
你的工作真的需要你面面俱到,事必躬親嗎?我想未必。
所以,干不好自己的工作,并不能用工作本身的繁雜作為借口。
特別是做需要創意思維的工作,這類人不讀書的話,簡直就是一種災難。
讀書是為了學習先人的思考方式。
原著中,作者提到了叔本華、尼采、牛頓等人的作品或者故事。但是,我覺得如此論述有些華而不實。
讀名人傳記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帶著一種想看看其本人的心路歷程的感受。
當然,我們不免會看到他遇到了一些伯樂,然后就嗤之以鼻,“原來這個人是抱大腿啊,如果是我,我也可以啊。”
可是,這并不是我們讀傳記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找到他與常人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不過,這種方式并不會在書本中,用幾個大字給你標記得清清楚楚,而是需要你用心去體會。
這難道不是讀書的樂趣嗎?
知識之浩瀚,我們不能迷失方向。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非收集一些散沙就能建城市,而是需要自己主動思考,站在歷史的平臺上,才能有所收獲。
在本期的最后,谷離子送上一句話。
無論做什么事,讀書都是必要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