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授權
文集:《超級閱讀術》讀后感
文集:品讀《三國志·姜維傳》
《超級閱讀術》
【作者】齋藤孝【日】
【譯者】趙仲明
【出版社】北方聯(lián)合出版公司
第一期:讓讀書成為我們的日常習慣【上】
“自我設計”是現代人的提升自己的基本方法之一。
作為一名現代人,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新的理論和概念刷新我們的觀念。
或許我們已經沒有機會純靠自己的雙手發(fā)家致富,而是需要借助互聯(lián)網、物流、資訊、經驗,以及高效的交流能力來開拓一片天地。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又回到了我們自身,我們的大腦。
踏入社會之后,我們已經無法回到被動接受教育的時期,而是進入了主動學習時期。
有針對性的“自我設計”學習,很明顯,成為了眾多思維網紅的基本謀生手段。
方法有二:學習偉人的歷史和培養(yǎng)進取心。
如何進行自我設計的學習?我們需要兩個基本意識,一個是對經驗的學習,另一個是激勵自我的進取心。
經驗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又不能稱重,也不能丈量。但是,只要你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經驗無處不在。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經驗,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解析它們,模仿它們,再靈活運用它們。
誰身上的經驗最多,最值得學習?我想,一定是偉大的人物。
進取心和經驗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稱重,不能丈量。它是一種精神力量,無論在何種環(huán)境之下,都能激勵著你,披荊斬棘。
如果你擁有了這兩樣東西,那么我想,你就應該擁有了主動學習提升自己的前提。
系統(tǒng)性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的主要區(qū)別:信息轉化為知識結構的過程。
擠入上班的地鐵里,抬頭看去,人們紛紛掏出手機,不斷地用手指上下摩擦屏幕。
“刷新,刷新,刷新!”
說難聽點,這就是我們排解寂寞的方式?說好聽點,我們這叫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知識輸入。
碎片的時間固然重要,但是每個碎片所傳達的信息,往往零散而不能形成一個整體。
這對于我們將信息轉化為知識,是十分不利的。系統(tǒng)性地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十分重要。
好比你家的書房,如果沒有一個書架,散落在地上的書籍就無處安放,等你需要尋找信息的時候,反而無從下手。
知識架構就是你的書架,你可以按照你喜歡的方式來擺放你的書籍,讓你在最快的時間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這樣下去,你的知識就不再是松散地游離,而是被分配到了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有利于記憶。
讀書,等于系統(tǒng)性的學習過程,有利于鍛煉信息轉化為知識的能力。
務必要集中精力,開動腦筋,才能鞏固這個過程。
構建系統(tǒng)性的知識,必須搭配系統(tǒng)性的學習過程。而這個學習過程,最為重要的獨立實現方式就是讀書。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老師手把手教你,也可以在你耳邊一字一句地念給你聽。但是,這并不是最高效的方式。
讀書,相當于站在前人編寫好的知識架構上,進行一種眼睛和大腦的聯(lián)動。
眼睛是我們的觀察世界最好的媒介,大腦更是我們處理信息且潛力巨大的機器,若你能將兩者結合,那將得到一個強大無比的學習工具。
因此,如果用完善這個工具,你必須集中精力,不斷鞏固,讓你的眼睛和大腦對書本的反應成為習慣。
將讀書成為一種日常習慣,在此基礎之上,增加閱讀量,就是王道。
能否掌握讀書這項技能,這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將讀書練就成一種日常習慣,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
形成習慣的方法,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地增加次數,形成對讀書行為的本能。
那么對于讀書來說,只有增加閱讀量,別無他法。
能否形成習慣,其實也從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你在形成“自我設計”的習慣時,可能會被無數種你無法預知的情況來干擾你。
你不僅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還要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這做起來可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因此,當一個人擁有了極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時,才能游刃有余地做自己做的事,從而形成必要的習慣。
另外,請千萬記住下面的話。
擁有讀書習慣的人,通常善于思考,說話條理分明。
沒有讀書習慣的人,通常容易分心,說話語焉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