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偷影子的人》,感觸頗多。
這本書大致描寫了催人淚下的親情,浪漫感人的愛情和不離不棄的友情,摻雜著人一生中必備的情感。大師之所以大師,是因為他能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細致地敘出主人公的每一絲情感,不著痕跡地經起漣漪。
首先談談催人淚下的親情,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其實當我讀到呂克在月臺上告知主人公他的母親已故的消息,感覺這是情理之中,因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更何況這是一本溫柔地講述一個人的一生的書;但又出乎意料,這位母親如此愛自己的兒子,以至于她恨不得把她所擁有的一切都給予他,我甚至都有些舍不得讓她離開。主人公一直在腦海里重復著“我媽媽今天死了”,隔著書籍我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絕望以及無助。神父說:“那些對你們懷有情感,并且把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你們,好讓你們替他們活下去的人,會永遠活在你們的心中,不會消失?!敝魅斯菫榱嗽谀赣H年老時親自幫助母親醫治才學的醫,可是最后主人公解開了很多人的心結,醫治好了很多人卻遺忘了自己的母親,自己的母親也可能存在心結,自己的母親也可能生病。父母都是這樣的,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多費心,寧愿忍著傷痛也不肯分享一絲難受。在我看來,愛是永恒的,父母永遠都是最愛我們的,他們總是希望把自己的一切給我們。
再來談談浪漫感人的愛情,主人公擁有著兩段愛情,一段是童年時與克蕾兒天真無邪最單純的愛情,一段是實習時與蘇菲糾纏不清的愛情。在我的幻想里,克蕾兒是一位優雅、彬彬有禮、有著大提琴笑聲并且會用風箏寫詩的甜美女孩,她與主人公是在海灘邊相識,那是一段懵懂的愛,但卻又那樣刻骨銘心。當主人公失去母親時,他馬上下定決心去尋找克蕾兒,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從劇院一直跟蹤到克雷兒的家一直到克蕾兒入眠,卻不是冒昧地去打擾,直至確定她獨居的時候,才在第二天清楚在她家的樓下放風箏。在那個沒有手機而只能用書信來溝通的年代,愛情是這么的溫柔細膩以及真誠。最后,當主人公走過了全世界,經歷了滄海桑田,還是不忘初心地與克蕾兒在一起了,其實我挺希望作者花一些筆墨描寫一下克蕾兒在主人公小時的這幾年所經歷的事情以及這些年的變化,但是看這趨勢克蕾兒還是當初的克蕾兒,溫柔美麗善良如初。蘇菲給我的感覺是一位不自信,有些卑微地陪在主人公旁邊的成熟美麗的姑娘。主人公之所以一直與蘇菲曖昧不清,是因為不夠愛,沒有時間經營感情,但是由于青春期情欲旺盛,雙方都只是互相調情著相處。其實我從最開始就覺得蘇菲與呂克比較配,因為呂克會給她無微不至的關心和贊揚,而主人公的內心深處還是住著一個小小的克蕾兒。
最后來談談不離不棄的友情,我很喜歡主人公與呂克的友情,首先不說是小時的玩伴,最重要的是主人公為了幫助呂克完成夢想,鼓起勇氣去與呂克的父親談論,而呂克也是義不容辭地幫助主人公尋找克蕾兒,并且幫他要到了座位比較靠前的克蕾兒演出的門票。我覺得他們之間最吸引我的是對對方的在乎與理解,不用多一字一句,我都知道什么對你來說是重要的,我也知道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包括呂克牽著蘇菲的手來參加他母親的葬禮,他都是抱著祝福的心態。雖然呂克在大城市里學醫歷程以失敗告終,但是我還是挺喜歡呂克這個任務,因為在經過幾個月的大城市洗禮后,他終于清楚地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快樂是什么。
之所以特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感同身受。你幾乎可以在書中的每一部分找到自己的影子,仿佛都是自己的經歷。本書是以主人公擁有著可以與別人交換影子并且通過影子來聆聽別人的秘密的一種超能力,但是卻不會給人一種虛幻玄乎的感覺,情感流露的如此真誠。如果有幸能認識主人公,我倒希望他能告訴我我的影子會跟他說些什么。
PS:馬克李維居然沒有賦予主人公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