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想要什么,當然是蛋糕啦!?
畢竟甜甜的奶油誰能拒絕?
想要大蛋糕??
Ok 送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是不是你想要的“大蛋糕”!
01
近日,一款生日蛋糕在網上迅速走紅!小壽星看到蛋糕情緒當場失控,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這位爸爸又把蛋糕玩出了新花樣,上面一個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都沒有,反而插滿了語文、數學等各門學科的書籍和練習冊。
雖然這些都只是蛋糕造型而已,孩子也知道并不是真正的實物,但卻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網友們看到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后也是紛紛留言說:
其中絕大多數都表示同情這個小男孩,他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一切,如果換成自己看到這些書籍作業肯定也會崩潰。
這是史上“最殘忍的生日蛋糕”,自己也要買一個蛋糕,“祭拜”逝去的青春。
只能說現在家長把孩子逼得太緊,讓孩子們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童年快樂。
然而,類似這樣的蛋糕其實頗受家長們的歡迎,只是對于孩子來說可就沒那么喜歡了。要是孩子心態好,那么便會許下把這些學習書籍統統吃到肚子里的愿望。
也許你想的是這樣不拘一格的蛋糕是為了讓孩子快樂,但是有考慮過孩子們的感受嗎?
畢竟生日對孩子來說一年只有一次,如果連這一次本應快樂的機會都不給予孩子。那給孩子們過生日的意義究竟何在呢?
生日,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節點,蛋糕和禮物可以有,但這些絕不是生日的全部意義所在。
孩子想要的不多,就是真實、簡單、自在。
02
山西太原小學生的天價生日宴,曾經上過熱搜。
在太原當地,小學生過生日像婚禮現場那樣豪華,制作寫真、拍攝微電影,甚至用上了無人機……
據統計,一場主題生日派對參加人數在100人左右,平均消費5萬元。
面對鏡頭,這位小壽星說出了心里話:“這樣的生日,其實不是我想要的,只是爸爸媽媽希望這么過。”
是家長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讓生日宴越辦越豪華,越辦越變味。
可是,鋪張浪費的行為,對價值觀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并不是好的示范和榜樣。
行為心理學教授托馬斯·吉洛維奇說:幸福感更多地來自「經歷」,而不是「禮物」。
03
杜伽爾說:永遠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事物:這是童年的記憶。
那么,在過生日這件事上,父母怎么做才能給孩子創造獨一無二的童年經歷呢?
1.孩子從4歲起,開始懂得生日這回事
孩子越小,對生日越懵懂。對小小的他們來說,生日就是幾個小伙伴一起玩,或吃一頓可口的食物。
當孩子長大到4歲后,才有意識地知道,每年都會過生日,生日是一年中重要的日子。
長大了的小朋友,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告訴父母想吃生日蛋糕,或希望得到某個玩具,或希望父母帶他們到游樂場玩耍等。
一位資深幼兒園老師建議,等孩子四歲以后,父母應該盡量尊重孩子的想法,按照孩子的意愿過自己的生日。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二、生日,是對成長的回顧
生日的那一天可以做一面照片墻,回顧他過去一年的成長歷程。和小伙伴玩耍的歡樂瞬間,和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時刻;那些他的第一次,那些他驕傲的、生氣的、搞怪的日常……
一起回味過去一年發生的大事小事。大家一起笑、一起感動、一起沉思……
媽媽快看,這是我第一次去上滑雪課,那個時候我還不太會,現在我已經學平行式了!
這是我跟天天、久久一起去爬山,那天我們說了好多好笑的笑話,哈哈哈……
這是咱們仨在日本,京都,吃天婦羅,太好吃啦!
這是我在哭,嘿嘿,我現在哭的已經越來越少了~
這是咱們春節全家人在一起拍照,有奶奶、姥姥、姑姑……
那些被我們存放在手機里,后來就忘記,也被孩子遺忘的「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通過打印上墻,重新進入了孩子的生活,真正刷出了它的存在感。
每每聽到孩子說:
去年我不會的,學一學,多練練,今年我就會了;
今年我又長大了一歲,我的前額葉(大腦中的情緒指揮官,我之前和孩子講過《DK有趣的大腦》)估計也長的比去年好了,我肯定能少哭一些啦!
這就是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吧!很欣慰,這面照片墻,從「環境創設」上讓孩子體會到了成長的含義。
相信孩子通過這樣的一次次互動,會感受到生日的意義,從而明白成長的意義。
三、讓孩子做小主人,參與準備生日派對
“愛的能力有3種,給與愛的能力,感受愛的能力,以及給與愛的過程中感受愛的能力”。
大多數的孩子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導致了同理心的缺乏,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就成了當務之急。
辦一次生日聚會,有意識地讓孩子一起參加。甚至是放手讓孩子當一回「小主人」,讓孩子感受付出與獲得的喜悅。
幸福和快樂的感覺讓她渴望,讓她期待。和朋友們一起唱生日歌,在祝福聲中許下心愿,在掌聲中吹滅蠟燭,爆棚的幸福感,使得孩子充分感受到被愛的感覺。
四、給孩子儀式感
張愛玲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地去過屬于我們生命里的每一天。
生日那一天,所有人為你而來。在這個世界上,你就是最重要的人,別無他人。這樣的儀式感,在孩子心中特別重要。
韓劇《請回答1988》里有這樣一幕,因為德善的生日和大姐寶拉的生日挨得很近,所以每次她的生日都是借著大姐的生日一起過。
當大姐吹完蠟燭之后,拿去幾只蠟燭重新點上,就相當于幫德善過生日了。
德善內心一直十分委屈,不想和姐姐「分享」生日。那天她發飆了:「我是隨便對待都無所謂的人嗎?」
后來爸爸給她道歉,單獨買了一個生日蛋糕,專門給她慶祝生日。父女倆達成了和解。
人生幾年幾十年過去,能被記住的無非就是一些片段。
這些片段連接著某種情感,在我們獨自一人的時候,可以常常拿出來回味。
希望每一個孩子的生日都能夠開心快樂,也希望在生日中孩子們能夠受益多多!
今日互動話題:如果你的孩子生日,你會送插滿科目作業的蛋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