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在遇見,這個遇見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邂逅。
遇見你的遇見,邂逅你的邂逅,在最美的年紀,在最美的光陰。遇見的,無論是人,抑或是事,好也好,壞也罷,青春只此一段,所有的時光都足以叫做傾城。
考量你的一生,有太多人走過你的生命,他們對于你,或默默守護,長長久久;或僅此一瞥,稍作停留。其實這兩種人,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對于前者,也許你更多的是感恩,感謝他們的一路陪伴;對于后者,或許你會有不經意間的失落,惋惜他們與你的錯過擦肩。可是,當你與你的過客們之間的距離穿越了千里萬里,相隔了山高水長,這時你能做的也就只剩下懷念。
懷念彼此的一顰一笑,仿佛音容樣貌猶然于心;回想各自的一舉一動,就好像一切恍如昨日,不曾廢離。懷念給不了人相見,可那對往事的一番回味,卻是那么悠長。
我想,談到掛念不得不說的就是張愛玲,那個深刻睿智的女子。
她曾在她的詩里這樣說過:“有些人一直沒機會見,等有機會見了,卻又猶豫了,相見不如不見。”這是她的感悟,因為有些事已成往事,有些夢已成空。我想,在這“相見不如不見”之下,她能做的也就是在某個深邃寂寞的晚上,任回憶像那撒開了的大網在腦海里交織纏繞,然后自己再默默的感傷。
突然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句“我們再也回不去了”,這是張愛玲筆下失散了十幾年的戀人顧曼楨與沈世鈞別后重逢時,說的最動人最素樸,也最凄艷的一句話。
他們緣分依舊,而情卻已不再。回不去的愛戀只能封存于心,回不去的孽緣唯有枉自期許。張愛玲的筆下道出了人世蒼涼,總感覺她的一句話,即使不過寥寥幾字,彷佛就足以引出世間的萬千苦辣以及不能言說的酸楚。我想,曼楨和世鈞的這份感情就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的縮影,看開了,可是卻很難放下放不下,就只剩下暗自懷想。
是的,他們都注定回不去了,從此沈世鈞的世界里不會再有顧曼楨,張愛玲的世界里也不會再出現胡蘭成,因為他們之間隔著是濤濤不盡的似水光陰,是紅塵中擺脫不盡的繁雜與紛擾。
盡管曼楨與世鈞的一段感情延續了十五年,對彼此的一次等待也已經跨越了十五個年頭,可是,在他們身上十五年雖已經足夠成就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卻不足以讓其塵埃落定。都說歲月不饒人,可不饒人的又何止是歲月,橫亙在相愛之人面前的責任,注定是他們此生難以逾越的鴻溝。他們又能做什么呢?
換言之,這事物就是如此,沒有什么可以始終如初。現在的總是要成為過去的,正在進行著的,不久的將來也是要被叫做往昔的。其實,很多時候、很多東西,經年后便總會應了那句“物是人非”。
想想青春,再想想年華,失去了就算是逝去了,如果想去找回還不是無從下手,無能為力。青春與年華,只能說是“可遇而不可求”。
也許,我們都曾幻想著“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的場景;也許我們可能都曾如此希翼,期待在屬于我們的傾城時光里有一人相伴相隨,哪怕只是短短一程,哪怕可能是轉身陌路,但我們要始終堅信所有一切只要存在過,在記憶中就會不朽,在腦海里便能永留。
留一點念想,存些許記憶,就這樣一個人于靜夜里回想,有暖有痛,有喜有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