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參與了簡書的活動,因為對“吃”和“治愈”的偏好,我選了這本看上去很溫暖舒適的書來閱讀。封面是淡藍色的,畫著簡單的食物和各種各樣的人,淺淺淡淡的,秉持了原來那種日式小清新風格。
書的內容就像是標題所說的一樣,“解憂”和“小食堂”,一個是故事的核心,一個是故事的地點。一個小食堂,幾節烹飪課,幾個學員,講述了他們的各自的故事,煩心事以及背后的愛與溫暖。這么描述出來就會覺得這完全就是那種平平淡淡的幸福,是那種綿綿軟軟貼近內心的淡淡的感情然后會心一笑。然而這些故事卻總是留給我一些尷尬,讓我覺得牽強附會以致于身離其間無法共鳴,自然也缺少那份感動和會心的微笑。
封底的四句話非常簡練又完整地的描述了前四個故事:
精心準備的菜肴,卻成為分手的理由。是移情別戀的借口,還是因愛而無法坦誠相待?
回憶中茄子的味道,是愛人的味道。比“天人永隔”更可怕的竟是“流言蜚語”?
歡送會上變質變味的蛋糕,是辦公室斗爭的產物,還是人性扭曲的惡果?
對母親暴力相向的兒子,是天性暴力使然,還是另有隱情?
我可以用上述這樣的句式很簡單的敘述完剩下這兩個故事:
“孩子的沉默不語,是內心封閉還是母子缺少溝通理解?”
“突如其來的禮物,是遲到的祝福,還是想念卻無法坦誠的密語?”
其實很容易猜到,選項全是后者。我猜,作者可能就是用這樣的句式做了梗概,然后加上背景再套入小食堂這樣的環境里吧,然后莫名的就有了牽強。
(下列強烈劇透,并帶有個人色彩濾鏡)
“因愛而無法坦誠相待”就是門當戶對的愛情,然而因為愛,男方不敢說出自己的失業,女方不敢說出自己想出去工作,所以在吃了一頓飯以后男方就突然說分手了。解釋是男方因為女方做菜完全照搬做法,沒有主見,就認為她還是個只會依靠別人的千金大小姐,在知道他失業以后就會被拋棄,于是因為自尊先說分手了。
“流言蜚語”就是男方和比自己小很多的人在一起了,家人親戚不同意,然后男方就和處處細心照顧自己的那個女朋友分開了,然后因為一道菜想通了又和好了。
“母子之間缺少溝通了解”就是母親被大兒子打了,然后發現原來是因為她倒掉了大兒子給小兒子煮的帶澀味的紅豆藥,一激動就打了一拳,然后充分溝通以后發現大兒子對小兒子的受傷心懷愧疚于是志愿做一個醫生,然后母親認為他沒必要為了弟弟放棄自己的人生,然后又因為一段話兩個人都想通了。
“人性扭曲的惡果”就是主角被辦公室欺凌,有人照顧她,然后照顧她的人要離職了,主角去買蛋糕,結果吃的時候是酸的,原來是幫她的那個人不能吃,結果就偷偷往里面注射了醋。
“母子缺少溝通理解”是本來文靜乖巧的小姑娘總是突然跑丟,結果是因為太奶奶過世了,她去墓地拜祭她了,母親從沒教過她如何面對身邊有人離世,于是小姑娘的心事總是告訴另一個不是她的親屬卻可以交流的人。
“想念卻無法坦誠的密語”就是母親收到了和前夫一起生活的女兒寄來的快遞,聯系她卻發現失蹤,后來經過猜想發現是女兒想告訴母親自己離婚了,但是因為不好意思明白說就這樣隱晦地傳達了。
每個故事我看完都滿腦袋黑線,這都是什么玩意!如果不是因為簡書的活動,我是真心不會給這本書寫東西的。都相愛了那么久不知道對方是個什么人,連工作變更都不好一說?相愛的兩個人在一起那么久,也沒堅定地面對流言蜚語,然后一道菜就想通了?倒了一鍋湯就要打母親,這是多大仇多大怨,那么久沒發現兒子到底想干嘛?注射了醋這明顯味道不對吧,不能吃就說啊,什么玩意嗎?后面不寫了,槽點太多。
就這樣吧。
201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