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煩惱一直持續地在困擾我。發生在我和我母親之間。想象我的一天吧,從六點半女兒起床開始。母親年紀大睡的早也起的早,擔負著為我女兒做早點的任務。女兒七歲了,在她五歲的時候,我和她爸爸分開了,我和閨女開啟了單親模式。身為退休教師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我母親不得已來照顧我倆的起居日常,一方面是讓我安心工作,也一方面也愛女兒愛外孫女,放不下外孫女的教育,覺得好好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單親了而比別的孩子有了缺憾。
? ?如此大的心理壓力下,她止不住地擔憂。從早餐開始。在把面包牛奶放在我女兒面前的那時就開始數落她:“干什么呢?這么早起床就是用來發呆的嗎?”“你怎么不吃呢,晚點起來多好能多睡一會,就是因為你吃太慢了……”“怎么還不著急?今天你還沒大便呢趕緊吃完不然沒時間大便到學校大便就不方便了。”“看你吃飯真費勁,是不是別吃算了!”……最后女兒去上廁所了,還忍不住要擠兌我幾句:“你媽不送你嗎?你看你媽在房間都不出來肯定是因為不想看你吃飯!”
? 孩子一個勁地叫:“媽媽,媽媽!”我除了有天生病實在起不來,從來沒有耽誤過送她上學。我在房間里哼了一句:“我不想出來是不想聽你!全都是負面的東西!”幸好聲音不是很大,不然姥姥摔鍋摔碗,氣的背過氣去也是發生過的事情。
? ?我的感覺是相當的糟糕啊,那叫一個難受。女兒愁眉苦臉,姥姥一直在攻擊她的時候她除了聲辯:“我沒有!”“我不是這樣的!”之外也沒什么辦法。如果聲辯,姥姥會加一句:“就是因為你媽在!你媽替你撐腰,你才不聽我的!你看看你睡那么晚,你長不高了!你馱著背,真的很難看!!你的腳不好好走路,成了內八字,老是摔跤!老騎那個滑板車!走路都不會走了!!!你媽缺乏對你的教育和引導!根本就不教育你!!!”瞧見沒有,我的一天,大概就是這么著開始的!
? 我的原來的做法是走出來,和姥姥說:“不要念叨了,念叨有用的話孩子就是完美的了,吃個飯您在對面拉著個臉,換成我也吃不下了!能不能您別看她吃飯了!她自己知道吃得慢,所以決定早起床,我認為很值得鼓勵啊,能不能就安安靜靜讓她吃飯啊。您看您這么早也吃不下啊,早飯不和我們吃,晚飯您也不吃,就這么點坐在一起的時間,能不能就不說她了?”
? ?結果就是姥姥大為光火啊!早起辛苦做早飯不說,還要反過來被女兒責備,心里那個氣啊,有時候氣得好幾天罷工不理我。
? 我特別想改變我母親的態度,特別想她也聽聽正面管教的理念,參加正面管教的家長課。確實我一直在強調積極正面,可是感覺很受挫,因為我母親的反應就是“我不聽,我不聽。你對孩子沒有教育方法,我的苦心沒有被你認可。”我會將我的母親與別的媽媽比較,比如我會認為教師出身的媽媽還不如工人出身的媽媽更為寬容更加低姿態。我并不認為自己為壓根沒有的問題在擔憂,相反是我母親在為壓根沒有的問題擔憂,并把壓力強加給我。
?后來,在無數次爭論、無數次的摩擦、無數次我試著去解釋我認為的“自由的孩子最自覺”的觀點而不被認可之后,我和母親說,由她來決定要不要繼續照顧我們吧。如果她不在北京照顧我們,我會想辦法找托管班,自己帶孩子。做飯、接送、興趣班這些事情,能堅持的就堅持,沒辦法做到的只能放棄,這樣的話起碼我母親可以繼續回老家安度晚年。教育孩子本就是做媽媽的責任,姥姥把本來是父母的責任擔過去是徒增自己的煩惱。結果是我母親心情有了好轉,心理負擔減輕一些啦。
? 在這件事情上,我的改變是從看見我母親的痛苦開始的。她的煩惱和擔憂來自于對于我和外孫女的愛,如果我們沒有把生活過成她期望的樣子,她會痛苦、憤怒,然后轉化為對我、對孩子的責備。如果我不主動承擔起我應該擔負的責任,那么她就永遠不得安寧。
她真是一個只會嘮叨、專門帶來負面情緒的嚴厲的人。
她是我的媽媽,她承擔起這些痛苦全是出于對我們的愛和關心。
她真是一個只會嘮叨、專門帶來負面情緒的嚴厲的人。我委屈、厭煩、有壓力。會反駁、試圖改變她。
她是我的媽媽,她承擔起這些痛苦全是出于對我們的愛和關心。平靜、無奈。勇敢地擔起自己應該負的責任。
? 未來確實未知,但我逐漸有力量自己去面對。所有的果都有它原來的因,同時又是未來的果的因,如果我有力量去面對,雖然會艱難一些,總之會是我自己創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