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讀后感:《認知覺醒》第四章:專注力——情緒和智慧的交叉地帶。
1、有趣的一個問題:“你會一心多用嗎?”你怎么看待“一心多用”?
當我突然得知了“一心多用”這種分心的行為模式,使我們徒生煩惱,愚鈍慚生,甚至是我們煩惱和無能的來源時,我驚出一身冷汗。我在這條路上已經走了很久很久了。曾為能“一心多用”而沾沾自喜,甚至為自己能在同一時間做許多事為傲。想起有的小朋友在打乒乓球時想著學習,在學習時想著打乒乓球的情形,心痛不已。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漸漸告別那個無知的自己。
行動如軀體,感受如靈魂。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的感受和行為是統一的,我們會全身心地感受正在做的事情,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當前的事情上。那時我們表現出:善于投入,敏于接受,平和無憂且靈性十足。隨著我們行動的熟練,放在行動上的注意力越來越少,注意力逐漸分散到其他地方,我們從此不再耐心感受我們的行為。缺乏關注的行動,如同缺乏靈魂的軀殼,
分心代替專注,從此身心分離;缺乏對自身感受的人,對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對什么事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準確地說,在一具軀體里安裝了一個混亂的靈魂。這個靈魂總是“做A想B”,無時無刻不在走神。走神時,行動失去了感知,注意力也因為缺乏感受而無法對行為形成反饋閉環,無法開啟自我生物進化程序。我們會表現出:身體和動作麻木走形,身體僵硬,神情緊繃。身心分離,對身體的影響實屬小事,真正嚴重的是,它會對我們的情緒狀態和能力提升產生持續負面的影響。
2、身心分離的原因和危害。
分心走神原因無非有二。其一,覺得當下太無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覺得當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適的事情。因為身體受困干現實,只好讓思想天馬行空。受制于我們急于求成、趨易避難的天性,我們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現實稍不如意,我們便在思緒上瞬間逃離困境,上天入地。走神的本質其實就是對現實的逃避。所以,面對困難時,身心分離的人會不自覺地退回到舒遲區,而身心合一的人更容易逃出舒適區,直面困難。身心不一時,我們的生命質量變差,要沉浸在過去,要么在擔狀未來,要么在幻想不可能實現的情況。身心不一的走神可以讓我們活在任何時候,唯獨不能活在當下。身心合一的片段組成的就是幸福專注的高質量人生。身心分離的片段組成的就是分心走神的低質星人生。分心走神還會造成拖延和低效。因為情緒總是滯后于行動,所以人們做事時,進入狀態很慢,需要情緒過度。從長遠看,一個人專注力水平的高低可能預示了他今后成就的大小。
3、分心走神做為我們的天性之一,鍛煉元認知可以運用我們的覺知力和自控力去約束我們的天性,否則,會被潛意識控制而不自知。收回感受,回歸當下。如果我們從小養成了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專注習慣,那他不僅能獲得智力上的聰慧,也能獲得情緒上的平和。這只需要一招:讓感受回歸行動。人類情緒和能力優劣的根本差異來自于對自身注意力關注方式的差異。冥想
者更容易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感受上,屏蔽其他雜念。在情緒和能力上也是如此,能力弱者極易分心,他們必須在理想的環境中才能學習,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們心神不寧。總忍不往想做其他更有趣的事。一則新聞,一段閑聊都能把他們的注意力從重要的事情上移開。能力強者則相反,他的優勢在于能主動屏蔽干擾,這使他們隨時隨地都能進入深度閱讀和思考的狀態。
因沉浸力的不同,人類最終處在了不同的層次。從大范圍看,沉浸力強的人時常處于支配層,沉浸力弱的人常處于被支配層。
主動選擇信息是提升專注力的入口,深度沉寢是提升專注力的關健。因為很多人雖能放下手機,拿起書本,能放棄娛樂,磨練技能,甚至能大量練習到感動自己,但他們就是無法讓自己卓越。這世上能聚焦的人很多,卓越的很少。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深度沉浸。深度沉浸是一種能力,不能僅靠熱情。答案在于——《刻意練習》,其中提到,卓越天才的本質在于“正確的方法”+“大量的練習”。
第一:有定義明確的目標。如連續3次不犯任何錯誤,以適當的速度彈奏完曲子。而不是練琴半小時。
第二:練同時極度專注。因為專注的真正動力并非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斷發現技巧上的差異和持讀存在的關注點,精力越集中感覺越細微。極度關注不僅是學習的關健,也是靈感的來源。
第三,《學習之道》中提道,大腦在學習的時候有兩種模式:意識專注模式+潛意識發散模式。意識專注模式指大腦在專注某事的時候,前額葉皮層會自動沿著神經通路傳遞信號,這些信號會奔向我們思考內容相關的各個腦區,將它們連起來。在此種模式下,我們既可能找到答案,也可能找不到答案,因為真正的答案不一定存在我們意識關注的腦區。此時就需要潛意識的發散橫式來幫助我們,它能讓大腦跳出原來的工作區域,讓神經元隨機和不相關的區域進行鏈接,從而得到也許能解決問題的答案。不過,想讓潛意識工作,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徹底地關閉清醒的”意識“,也就是說徹底地忘掉原來那件事。這好比手電筒里的光,能打出光束密度緊,穿透力強的專注光。也能打出光的強度降低,但照亮范圍更廣的發散光。但這兩種光,不能同時照出。
所以,變聰明的秘訣就是:先保持極度專注,想不出答案時再把注意力轉換到另一件與此毫不相關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會神,讓意識極度投入;事后完全撒手,讓意識徹底撒手。
如學習:盡情地學習后就盡情地玩。努力學習不是一直在努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