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著“只求完整,不求完美”這根救命稻草,安然完成了這一周的朗讀練習。
這一周最深的感受就是嗓子疼。每一次的內容要讀上20遍,且讀滿1個小時。其實讀到10遍已經是我的極限了。前五遍把內容讀準確,不確定的單詞查字典,后五遍把內容讀流利,10遍下來剛剛好。10遍之后,讀著讀著就感到乏味了,我是耐著性子在讀,強迫自己讀下來,讀下來后,嗓子都有點啞了。真的是好久都沒有進行過這么“高強度”的朗讀了。
有很多積極的戰友先行完成了每天的作業,在群里反饋到:覺得自己寫的內容很 low,但即使是這樣也堅持讀了下來。自己寫的東西,當然自己心里最有數。我的英文自我介紹在我自己眼里也是其 low 無比的。開始練習之前,我都沒有什么動力。讓我沒想到的是,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在對內容的一遍遍的熟悉中,我竟然覺得自己寫得也不是那么糟糕,似乎找到了些自信。也許這只是一種錯覺,是我讀了多遍產生的自我催眠作用。誰知道呢?慶幸的是,我也能放下臉面,“厚著臉皮”用英語說點關于自己的什么了,感覺還不錯。
我的語伴韓玉聽了我的朗讀,給了我寶貴的建議。我“每個單詞都讀的清晰,但也因為每個單詞都盡量讀的清晰,導致斷句過于頻繁,不夠連貫”。我的確想讓自己發音盡量清晰些。目前功力不夠的情況下,原來這樣的追求會帶來不連貫的副作用,這是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以后的練習中,我會留心這個點。找到發音清晰和流暢的平衡點。
我聽自己的錄音,對自己 s,z的發音一直不滿意,總覺得有點“夾舌頭”的感覺,跟 native speaker的發音有很大差距。我反復錄,反復聽,發現,發這些音時如果“放松些,干脆些”,效果會比較好。只是,如果我一不留意,又會現出原形,這是我需要反復刻意練習的一個難點。
上一次我參加過的類似集訓是王秒老師的“21天團”。那是一次又有趣又收獲滿滿的學習經歷,我感覺自己“用英語”的激情被點燃了。
通過在這里的刻意練習,我開始用英語表達東西了,這真是個美好的開始,希望我一直能把英語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