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是一個經常灌雞湯的老師,經常吹噓他的學生的成就,什么農村來的考上北大,倒數第一拼搏三年成了正數第一,話都說不利索的人語文考了130,只要努力你就一定會取得優秀的成績,腳踏實地的孩子老天是看在眼里的,這些話在幾十年前可能對學生還有點用,但在現在,對于長年被負能量包裹的我們身上,收效甚微。他也毫不在意,不厭其煩的宣傳著正能量,我們都覺得,他是喝雞湯喝傻了。
終于有一天,晚自習快結束時,新一輪舊雞湯惹惱了等著放學的我們,大家一瞬間就七嘴八舌地炸開了,什么給雞湯不給勺子,什么雞湯就是用來洗腦的,什么咸魚翻身了還是咸魚,丑小鴨能變成天鵝是因為他爹是天鵝,似乎大家還是更愿意相信”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輕松“這樣的負能量。畢竟我們就是普通人嘛。
討論了一會,大家發現老師不說話,以為老師生氣了,便安靜了下來。這時老師開口了:”你們真的以為,我的雞湯是說給你們聽的啊。”看我們一臉疑惑的表情,老師接著說:“我把以前學生成功的例子搬出來,甚至是一些涉及隱私的糗事,在你們看來是在給你們灌雞湯?不,你們錯了,這雞湯不是讓你們溫飽的,是讓那些我在意的孩子解渴的。是XXX在一次考試沒考好,陷入迷茫時,給他一點安慰;是讓XX不要自卑,為他指明方向;是讓XXX放下心來,安心學習;我花這么多時間講故事,是知道他們會成功,給他們一點信心。勺子,他們自然是有的。”
“至于你們,已經沒救了,我當然知道雞湯對你們沒用,只是耽誤時間,但我不在意啊,廢物的時間被耽誤有什么關系呢?你們是咸魚,你們知道,我也知道啊,我也沒想過讓你們翻身啊,知道個丑小鴨的故事,你們就以為是在說你們了?你們是不是還以為自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啊。同學,找準自己的定位,丑小鴨跟你沒關系,在故事里,你們就是群鴨子,安徒生要告訴你們的,是讓你們這群鴨子少說兩句,別擋了真正的天鵝的路了。都快是成年人了,別總把自己當主角,不是誰都圍著你轉的。好了,放學走吧。“
那一天,我們才知道,真正的負能量,原來這么令人悲傷。
來自知乎:史瓦辛柯勞德
二、
在初中時候,學校刮著一股從《萌芽》雜志而來的文藝風,每個喜歡小說的同學都想試著寫點什么。
我也不例外,每天搗鼓著各種靈感,寫各式各樣的小說,甚至還買了一本《萌芽》全年文集。這本文集大概有600來頁,很厚,里面收錄了當年登載在《萌芽》上的幾乎所有文章。
文集里的大部分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除了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話,至今我還能想起:當你失去陽光的時候,如果你選擇哭泣,那么你將失去繁星。
當時只覺得這句話非常有意義,后面寫作文時還用上了一次,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將它作為了指導人生之路的明燈,后來我經歷的幾次挫折,第一反應都不是逃避,而是正面硬抗,能挽救多少是多少,實在無法挽救就主動承認失敗,從未有過推卸責任的想法。
事后不止一次想起,是否這句話真的有某些魔力,幫助我度過了難關。
如果現在把這樣的事情告訴朋友,他們或許也會如上文說的一般,認為是一句毒雞湯。
毒雞湯是怎么來的,又怎么影響到了我們,這一直是我的疑問。
有人說是因為我們對現實社會的妥協,當房子成了人生標配,而房價與工資之間的溝壑又很難天平,于是很多人不再對未來抱有幻想,只想"腳踏實地"的工作,積累資金好湊夠首付。
也有人說是因為雞湯本身就有問題,那時年紀尚小,沒有社會閱歷,等我們成熟了,雞湯自然就失去了作用。
這點我有些同意,即便我們這些人不再相信,但在中學、甚至小學生的眼里,雞湯依然讓人興奮。
網上流傳的雞湯與毒雞湯摘要:
1、是金子,早晚會發光。是石頭,到哪里都不會發光。就算你是金子,早晚也會花光。
2、回首往事,我發現自己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東西。但我并不難過,因為我知道,以后會失去的更多。
3、我追逐自己的夢想,別人說我幼稚可笑,但我堅持了下來。最后發現,原來還真是我幼稚可笑。
4、“就算全世界反對,我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你誰啊,能輪到全世界反對?
5、假如今天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因為明天生活還會繼續欺騙你。
三、
然而如果我們冷靜分析,就會發現2個很荒誕的邏輯。
即在反對雞湯的人眼里,普遍認為,雞湯本身是沒錯的,錯在它除了雞湯外,并沒有提供有效的幫助,諸如在過河的時候,除了助威吶喊,還應當提供相應的幫助,比如一艘渡輪或者一架直升機。
這個論點是現代人反雞湯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跳出現在的場景,從上帝視角看,河這邊有人在想辦法過河,河那邊有人在吶喊鼓勁,這樣的場景任何人都看不出有什么問題,但對于反雞湯的人來說,問題就大了。
說到底如何過河,完全是河這邊人的事情,對面無論如何都是在幫助自己,是有益的行為,自己不去思考行動,反而一屁股坐下來,跟對面吵架,卻埋怨對方只會耍些嘴把式,簡直是豈有此理。
或許過河的比喻還有些難以理解,那就以去餐館吃飯來說吧。
現在我去一家新的飯館前,習慣在手機上搜下這家店的評價和推薦菜,吃過這家菜的網友會分享自己的就餐體驗,并給出一些意見。
如果用來比作雞湯,那這些分享就餐經歷的朋友就是一碗碗的雞湯,我們在看他們的分享時,就是在喝他們提供的雞湯,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過程。但,突然,我們覺得這樣不行,發起了這樣的牢騷:這些分享經歷的人,說的好聽,什么就餐環境好,服務好,還不是他自己的一口之詞,誰能給他擔保,說不定還是商家花錢雇人寫的,真要那么好吃,就應該菜端到我們面前,不敢這樣做,一定是有問題的。
如果你看到有人對著手機說出這樣的話,一定會覺得這人有病吧?
是的,當我看到有人對著雞湯發出厭惡的情緒,我也是這么想的。
做雞湯的人,可沒精力去搭理這樣的神經病。
另一個荒誕的邏輯,就是反雞湯的人始終認為,這些雞湯不是給他們喝的,這和文章開頭說的相反。
在黑雞湯剛開始流行的時候,我也跟風了一陣子。
要說感覺么,那是非常爽!
要說爽在哪里,就好像是真理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你看那些人還聽幼稚的童話故事,簡直是傻到家了,相反,我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真相,才沒有犯他們的錯誤。”
這是我反雞湯時的心理活動,現在想想,可能傻的人是我。
因為我并未真的了解一個雞湯的真相,只是用一些非常低級表面的東西來敷衍反對。就像看到某人抽煙喝酒說臟話就認為他一定是壞蛋,就算不是也八九不離十很危險一樣粗鄙,淺薄。
我反對雞湯的原因并不在于雞湯本身,而在于反對雞湯帶來的快樂,而雞湯是否有效,是否對我有幫助,并不在我的考慮范圍內。
由此而產生的,是對一些有益營養的阻止吸收。漸漸的,我除了不再相信雞湯,凡是積極向上的東西我都持懷疑態度(這么容易就能成功,一定有問題)。
當然不是叛逆期那樣無理取鬧,有了一定社會經驗后我知道如何用經驗來做論點反對我想反對的,很不幸,在這里我錯誤的用自己過去的經驗,來反對了鼓勵未來的東西。
從我身上,就很容易看到,另一部分人反雞湯并不在雞湯,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雞湯,只是因為反雞湯可以讓他們看起來很帥,體驗很爽,緊跟時尚,所以反雞湯而已。
四、
雞湯是否要喝,完全在于個體,別人說再多都無濟于事。
那什么是雞湯,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至少應當是對我們的未來有幫助的。而不是在未來的每個路口設定障礙,用自己或別人的失敗經驗釘上“此路不通”的牌子,把自己逼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