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電影院看了《戰狼2》,看得全程,男朋友一直跟我播報,已經破了27億了。而今天截止到我現在寫文章的時間點,票房已經破31億。
這個數據是什么意思呢?
截止到目前為止,《戰狼2》打破《速度與激情8》,成為中國上映過的所有電影排行榜第二名,而第一名是周星馳的《美人魚》,票房33.74億。也就是說,不出意外,明天《戰狼2》將會打破記錄,成為中國電影票房史上的No.1。
營銷中的馬太效應
有觀眾說,《戰狼2》的第一個水中打斗鏡頭已經值回票價。也有觀眾說,這部片子找到了中國電影的尊嚴。越來越多的用戶自發成為自來水,主動安利《戰狼2》,昨天一天朋友圈關于《戰狼2》的文章不下10篇。
其實單單從電影來看,我倒不覺得《戰狼2》在質量上是所有在中國上映過的電影中的No.1,不過據我觀察,這部電影倒是完美地印證了營銷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若。其名字來自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應用到營銷中,可以這樣解釋:如果你的產品一開始就占據口碑好評等輿論,那么后來你增加的速度、成功的可能性將遠遠超越其他人。
滿足了用戶什么需求?
審美上的消費升級悄然來臨
外部環境上看,的確中國人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消費升級時代已經來臨。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互聯網的動態,你會發現天貓的slogan已經由原來的“上天貓,就購了”變成了“理想生活上天貓”,唯品會的slogan也由原來的“一家做特賣的網站”變成了“全球精選,正品特賣”。當然,這是集中在生活用品上的消費升級。
這種消費升級逐漸蔓延到在線教育、娛樂領域。
如果說,在線教育喚起了人們對理想自我的追求,那么電影、電視上等娛樂領域的消費升級則說明了用戶再也不想接受原有小鮮肉霸屏、無腦劇情等相對較次的消遣方式。換句話說,顏值即正義的時代走了,一個靠內涵刷好感的時代來了。
100個平庸的歌手比不上一個頂級歌手
身為一個運營人,我已經很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危機。如果你在內容上一開始沒做到很棒很優秀,反而這是一般般的水平,那很可能你收獲的成績不是一般般,而是零。
很多初創公司的狀態,一天打卡工作時長8小時,實際工作時長2小時。做新媒體的小編,花1小時找素材,花一小時排版,一天的工作輕輕松松結束了。
這是一個機會越來越多的時代嗎?
那么,不看臉的時代悄然而至,屬于你的機會來了嗎?
吳京的爆火,有點像10萬+的小編。你以為他只是突然爆紅,但他其實早就在憋大招,一邊努力著,一邊等他的時代。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有很多人說現在掙錢越來越難,也有的人說掙錢越來越容易了。
為什么有這么多不同的說法呢?
說法沒有對錯,只是看法不一樣而已——如果你坐在街上賣大白菜,可能你賣一天也只能賣幾十塊錢。你會覺得掙錢越來越難,機會越來越少。但也許你用互聯網開個網店,在家吹著空調就掙幾百塊,你會覺得錢越來越好掙了,機會越來越多了。
是時代變了,方式也變了,你找對了方法,機會就多了,如果沒找到方法,機會自然就少了。
固步自封,思想停滯在原地,則機會越來越少。
看清形式,提升自己,規劃自己。你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多。
一個努力朝著自己目標奮斗的人,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