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未生》,豆瓣評分9.3,是一部改變了職場君職場認知的劇。我已經在不同的場合,把它推薦給了很多人,今天就再推薦一遍,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部劇里,獲得職場甚至人生感悟。
一、路是對所有人開放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走
劇中主人公張格萊,是個圍棋棋手。因為家境貧窮,無法專心練棋,所以拼盡全力,也沒有晉級職業棋手,只能放棄圍棋,自謀生路。但是他沒有學歷,也沒有技能,憑借人脈,降落傘到一家名企做實習生,從此開始受盡白眼。
我特別能理解張格萊這種人,其實我的本專業是韓國語,可是現在是個碼字的,跟本專業一點關系都沒有。至于翻譯那條路,不是我不想走,而是走不了。我是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尤其是廢話,一般我只會坐在一邊,觀察周圍的人,分析他們的行為模式,然后記錄下來。
在學生時代,我沒有發現這種性格有什么問題,但工作之后,我不再被允許做一個安靜的觀察者,我必須跟不同的人不停說話。而且那些話不必經過我的思考,只是每天站在兩個人之間,翻譯他們的對話而已。我覺得前半生說的所有廢話,都沒有做翻譯那一年的多。這讓我感覺非常痛苦。
所以,做了一年翻譯之后,我得了抑郁癥,不想見人,不想說話,甚至不想吃飯,每天一個人坐在小黑屋。半年之后,我轉行了,開始碼字投稿,翻譯只接書面活。雖然收入銳減,家人反對,朋友不解,但我整個人都正常了,藥也斷了。
有些路,有些人注定是走不了的,不是因為你不努力,也不是因為你不聰明。它或許是因為錢,或許是因為性格,或許只是因為別人的阻撓,總之,你就是沒有資格,踏上那條路。
但那又怎樣?年少的夢想不能堅持,那只能說明年少的夢想不適合現在的你了。而大學學的專業,也不是一定要從事的,當發現不合適時,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新的領域重新開始。因為我們還年輕,所以可以隨時重新開始。
人,是隨境遇、隨時事而變的生物,沒有哪條路是非走不可的,當我們無論如何,也進不去時,不防轉個彎,新的天地就會呈現在眼前。
二、履歷,超出想象的重要,但不會一直重要
張格萊是通過高層打招呼,被特批進名企實習的,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走后門。所以,只有初中學歷的他,在名校生云集的名企,備受歧視。
學歷唯論,在中國也很是盛行。
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考慮,他們招人的成本也很大,相對比,名校生中優秀人才的比例,要比沒學歷的人中多的多。他們可能面試10個名校生,就有5個人才,但面試十10個沒學歷的,可能只有1個人才,所以,很多大企業,想要進去,甚至必須要有高學歷。
張格萊拼了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展現了自己的聰明和才干,他也的確比任何一個名校生都更優秀,但實習期過后,他還是沒能轉正,學歷,終歸是過不去的坎。
不過,履歷的確很重要,卻不會一直重要。
換個思路,大公司進不去,可以去小公司啊。由于他的確很優秀,所以那些從名企出來創業的同事們,都會找他來工作,從影片的開頭,可以看到,張格萊,終于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英語說的倍溜的職場人。
實力,永遠是混跡職場的通行證。也許,所有公司都不接受一個初中學歷員工,但是絕對所有公司,都愿意接受一個簡歷上滿是成功案例的初中學歷員工。
三、我們都未生,也未死
整部劇,講了不同類型的職場新人。他們的笨拙,無一不讓我們想起初入職場時,自己的樣子。
那些實習生,他們有的是天之驕子,但職場不會為他們的優秀過去買單,拿著學歷就能坐吃天下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該淘汰的,還是淘汰了。有的是總難以擺脫新人定位,犯了錯,總覺得有人擔著,可終歸發現,上了戰場,就都是生死肉搏,沒人能為你擔著。
這部劇叫《未生》。
意思是,我們目前的處在什么樣的位置都不重要,只要沒到最后關頭,就未必能活,也未必會死,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拼搏才有了意義。
哪怕為公司奉獻了全部青春的基層管理者吳次長,也被逼辭職了。沒有誰會為你保障一生,你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吳次長被迫辭職,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他帶著自己的客戶資源,加入同事的小公司,新的拼搏,又一次開啟。
每一次結束,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個人,都未生,也未死。我們只需要熱愛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別死腦筋,學會此路不通轉轉身,就夠了。這是我看這部劇,最大的收獲。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生活總會一次次把我們逼上絕路,再一次次放出生路,希望永遠比絕望多一點,只要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