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爺爺是他家里的老五,當初20出頭的年紀,村里來征兵,要求每家必出一個壯丁,爺爺的四哥已經成家,爺爺毅然背上行囊去當兵。爺爺所在的隊伍是臨時組織起來,去攻打錦州的后備軍。
經過短暫的訓練,他們就出發了,那時只有部隊里的長官才騎馬,爺爺他們都是跑步前進,每天行走六七十里路,路上經常會遭遇敵軍的轟炸,每次轟炸都有許多戰友犧牲,有幸爺爺毫發無損。
因為爺爺讀過私塾,略通文墨,部隊里的長官看中爺爺寫的一手漂亮的行書,就讓爺爺當了文書,他們邊行軍邊做好戰事訓練,每人身上背著簡易的行李,風餐露宿,很是辛苦。
一起去的同鄉很多人當了逃兵,爺爺卻堅持了下來,行進了好幾個月,部隊走到撫順時,上級傳來消息說錦州已解放,部隊宣布解散,爺爺他們一路摩拳擦掌,卻并沒趕上正式的戰爭,領上復原證后爺爺就匆忙往家趕。
到家后不久,市里來了消息,要給爺爺安置工作,當時市府所在地離家200多里路,爺爺的父母不舍得讓爺爺再離開他們,爺爺就沒去,后來爺爺在媒人的介紹下認識了奶奶。
為養家糊口,爺爺跟鄰村的木匠師傅學了手藝,師傅看爺爺學得快,干活細致,就讓爺爺一邊學一邊幫著他接活,掙錢貼補家用,跟師傅學了三年后,聰明的爺爺就出了徒,有很多人家爭相請爺爺去做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