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的生活似乎都離不開手機,而我們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最少都超過1個小時。而這1個小時很多都貢獻在了微博微信上。不想每天都這么浪費時間,怎么擺脫天天刷朋友圈的習慣呢,讓自己把精力轉到其他的學習工作上。
最近重讀《深度工作》總結了其中比較實用的方法,也許能幫到你。首先解釋一下什么是深度工作,在無干擾的情況下進行個人職業活動,發揮自己的全部能力。
1.回歸到自己內心,我自己一個人也能獨處
其實我們刷微博,刷微信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現在這個時代講究的是打造個人IP。像TF boys為啥那么火,都是因為他們已經是大IP。你到處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而我們寫作也好,發朋友圈曬圖也好,都是希望別人能注意到我們,甚至能成為個小的IP,能吸引別人的目光。
但是如果你真靜下心來發現,你不刷朋友圈,不刷微博,世界還是那樣,沒有太大變化。如果讓你在一個沒有WIFI,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房間里,你能獨處一天嗎?
我就嘗試過,但是失敗了。沒有網絡,我真的很難消磨空余的時間。這時候其實是我們鍛煉自己獨處的好機會,這時候可以真正的回歸自己的內心,去讀讀紙質書,散散步,做做冥想都可以。
2.選擇深度工作的節奏
我們的生活肯定不止是休閑,我們要工作,要上學。而如何才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精力呢。《深度工作》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選擇。
2.1 禁欲主義哲學的深度工作。
曾經寫過大量科幻著作的美國科幻作家史蒂芬森就選擇這種禁欲主義哲學的深度工作,首先解釋這里的禁欲主義,主要是指不接觸社交軟件電子設備等現代網絡工具。史蒂芬森在他的個人網站上從來不留下郵箱和郵寄的地址。
當然這種禁欲主義的深度工作肯定不適合我們一般人,這種生活適合那些作者,思想家。
2.2 雙峰哲學的深度工作。
雙峰哲學的深度工作指的是我一段時間追求深度工作,一段時間追求其他的事情。比如我一周四天內深度工作,其他三天自由放松。
這種工作節奏適用于對自己的時間安排有較大自主性的人,例如:一些大學的教授,或某些管理人員。
2.3節奏哲學的深度工作
就是創造一種工作節奏轉變為習慣,比如你選擇每天的早上9點到12點深度工作。這種節奏的工作就比較適合我們普通人。
2.4新聞記者哲學的深度工作
這一點類似于工作25分鐘加休息5分鐘的番茄鐘。就是一有空閑就進入深度工作狀態。當然這種哲學的深度工作需要練習,才能迅速進入狀態。
3.執行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原則
作者提出在執行深度工作的時候,我們要像經商一樣去執行,我們在執行的時候要注意幾點。
第一,注意把自己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其實像《吃掉那只青蛙》里也提到我們一天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第二,抓住引領性指標。
首先解釋一下什么是引領性指標。引領性指標是相對滯后性指標的,滯后性指標常指我們具體要求達到的目標,比如我今年數學期末考試要考140分,這就是滯后性指標。而引領性指標就是相對數學考140分這個目標,需要做的不斷地去讀書,天天練題。
第三,學會跟蹤記錄這些引領性指標。
比如記錄我今天又深度學習,我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做了1個小時,這個都可以記錄一下。
第四,學會回顧反饋。
其實像讀過的《刻意練習》一直就在強調及時反饋,比如我們在做題結束后,想一下,到底又犯了哪些錯誤,下次該怎么注意。
4.具體的實踐深入工作時間方法
4.1.時間段屏蔽網絡法。
即使你工作中要大量使用網絡和電子郵箱也可以深度工作,比如你選擇30分鐘都在深度工作,15分鐘處理郵件。這個30分鐘內要徹底離開網絡。
4.2.學會斷舍離你的手機軟件。
像《深度工作》里對媒體網絡的看法一針見血,“它們是有私人公司開發,投資巨大,營銷精心,最終的設計目的是俘虜你的個人信息和注意力,將其賣給廣告商,"
其實你打開你的手機看看無論是愛奇藝,土豆,優酷這些視頻軟件,還是今日頭條,微博熱搜等等都是在奪取你的注意力。我就已經學著把所有的新聞軟件和視頻軟件卸載了。當然還有的朋友做的程度更深,直接關閉朋友圈。
個人覺得朋友圈還是我們發聲的平臺,不建議你關閉。
4.3.學會冥想。
其實冥想不是傳統意義上非要在瑜伽墊或者床上才能進行。你在走路,騎車,慢跑的時候,可以將注意力放在意見定義明確的專業難題上。比如你要準備一次面試,為一篇文章列提綱,準備畢業答辯等等。這時候你的注意力可能會渙散,但你必須不斷的把它重新集中在當前的問題上。
這種方法沒必要天天練習,你可以一周做個2,3次。
其實《深度工作》這本書的作者本身也強調了深度工作并不適合每一個人,你沒有這種能力可能也會走向成功。但是如果你選擇深度工作了,這將增加你提升能力的可能性。所以,朋友們,可以大膽地去嘗試,也許真的能幫到你。
我是帝天宇,感謝您的閱讀,
喜歡就點個贊唄,“?喜歡”,
鼓勵又不花錢,你在看,我就繼續寫~
非簡書用戶,可以點右上角的三個“...”,然后"在Safari中打開”,就可以點贊咯~
往期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