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伴著孩子們走過家鄉的四季

               蘆葦,伴著孩子們走過家鄉的四季

對于生活在漢江河畔的人來說,蘆葦是隨處可見的。在田間地頭、河灘溝渠、公園里、小區的某個角落,或是三兩株,或是大片大片。蘆葦看著他們長大,蘆葦走在他們一生的記憶里。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春天播種的季節,周末的時候,大人們帶著孩子去漢江河的沙洲地上種花生。到了地里,大人拿著鋤頭挖個窩,孩子在沙窩里丟下兩顆花生種子,大人再把種子蓋上。

中午在地頭樹蔭里吃了帶來的干糧,孩子們自己聚集起來。他們自己摘下幾片葉子,隨意地編個什么小玩意,玩得開開心心。有的父母手巧,孩子們會拿幾條蘆葦葉子,央求父母編個小玩意。到晚上回家時,他們手里或是拿個綠油油小玩意,是么是蛇要么是蜻蜓,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蘆葦葉子可以玩,也能包粽子。若是家里沒有竹筍葉子,就去幫媽媽摘些蘆葦葉子,回來在開水鍋里煮一煮,圍著盆子,看著長長的葉子把糯米裹起來,成了香甜的粽子。端午節時,人們在會交流到底是是竹筍葉子包的粽子好吃,還是蘆葦葉包的粽子好吃。

暑假是孩子們玩耍的黃金時間。放牛的時候,小伙伴輪流著看牛、玩耍。蘆花開了,跑累了的孩子想睡會覺,折下大把的蘆花鋪在地上,在上面睡一會兒。有心的孩子,會把折下來的蘆葦帶回家扎起來做掃帚。還有些孩子得了大人的交代,出門放牛的時候拎個籃子或是提個袋子,摘下長得好的蘆花裝起來,干干凈凈地帶回家做枕芯。

夏天的雨后,小溪的水開始流起來。折下蘆葦桿子,刨起一些茅草根或是蘆根,把蘆葦桿做成閥子擋在小溪的窄流處,眼疾手快地抓住游過來的魚蝦,哈哈,又是一個讓人驕傲的收獲。把魚串起來,走回家的路上是忍不住地興奮。

抓知了也是孩子們的樂趣。有些孩子會折很多的蘆葦桿子,拿回家做個裝知了的籠子。暑假,不管是晚上挖的知了還是白天粘到的知了,統統裝在籠子里。或吃掉,或裝在籠子里玩耍,這是一年中暑假才有的樂趣。

十月,秋高氣爽。蘆葦經過一個夏季的野蠻生長,綠的葉,粉綠的桿,米白色的蘆花,隨風搖曳。這個季節,孩子們穿上了外套,不怕蘆葦葉子割到皮膚,不用擔心會不會有蟲子叮咬,他們在蘆葦叢中笑著跑著。秋風吹過,帶來漢江河水的氣息都是清新的,從心脾到毛孔都是舒爽的感覺。

冬天,孩子們一樣在河灘上玩耍。他們會在收割后蘆葦茬里仔細尋找,看看能不能有意外收獲。鵪鶉常在這里筑窩、產卵、育兒。來河灘一趟,孩子們總有收獲,或是撿到鵪鶉蛋回家吃,或是挖到了蘆根,曬干后賣到藥材收購站。

寂寂河邊生,蘆花開無主。一年又一年,蘆葦就這樣挺立在江漢河邊,伴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想來它不會孤單,它不光裝點著風景,還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關于蘆葦最美的描寫,莫過于《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國慶節后,要是覺得池塘溝渠邊上的幾株蘆葦沒有氣勢,不妨到河灘來看。站在橋上,白茫茫的蘆葦隨風起伏,這是蘆葦姑娘在跳舞。綠色的蘆葦葉子就是它的裙袂,在風中舞動,輕盈,出塵,活力,飄逸。

如果在十月以后去看過大片大片的蘆葦,再讀一次《蒹葭》,就會深深地體會到《詩經》描寫場景是和我們的生活中的情景,體會到《詩經》的魅力。

那一年,好友相約一大早去河灘蘆葦寫生。清晨的薄霧中,她一襲紅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所謂美人美景,不過如此。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