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70后的我們來說,出生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平常都是穿大孩子穿過的衣服,沒有補丁就是很好的衣服了,吃飯也是窩頭居多,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白面饅頭,肉肉更是奢侈。
? ? 小時候都盼著過年,過年小孩子都會有新衣服穿有糖吃。北方過年會三十晚上有吃餃子的風俗,小時候不懂煮的餃子鍋里為什么還要煮面條,長大后才知道,是因為沒有那么多的肉,面條是湊數的,人們還給它起了一個好名字金絲穿元寶。
? ? 我們家還有一個喜事,就是在外工作的爸爸會回家過年,會帶一些糖和好吃的東西,有時也會有小禮物,口袋里裝著爸爸買回來的糖,穿著新衣服走在街上,小朋友們都很羨慕,給每個小朋友分一塊糖,聽著小朋友贊美,心里美美的。
? ? 轉眼到了正月十二開始為期三天的慶祝活動,早飯還沒吃完 喜慶的鑼鼓就響了起來。我們這些小孩子們胡亂的吃幾口就迫不及待跑出家門。街道上已經聚集很多看熱鬧人群,穿著節日的新衣服臉上掛著笑容,三三兩兩的開心的聊著天,吃著小吃邊走邊欣賞著表演,穿著紅紅綠綠的表演隊伍,有舞龍的,有踩高蹺的,有扭秧歌的,有扮演小鬼的,有劃汗船的好不熱鬧,小孩子們開心的追逐著,跑前跑后的,在人群里鉆來鉆去的嬉鬧著,絲毫沒有寒冷的感覺,一個個小臉紅撲撲的,腦袋上冒著熱氣。
? ? 路一旁有各種小吃飄著誘人的香味。另一邊還有各種游戲 有套圈的,有射氣球的 ,有吹唐人的,小販各種吆喝聲,孩子們的嬉笑打鬧聲,鑼鼓叮咚聲,人們的笑聲融合在一起,一片熱鬧祥和。
? ? 到晚上圓圓的月亮高高的掛在天空,街上更是漂亮,有形態各異的動物燈,有千姿百態的花燈,有唐僧,有孫悟空,有豬八戒,也有沙僧,還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平時黑暗的街道燈火通明,映在穿著盛裝的人們身上和笑臉上,一片祥和,花燈上掛著各種燈謎,游人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在燈下駐足,一會兒沉思,一會兒熱烈討論著,笑容印在每個人的臉上。
? ? 月圓了燈亮了!心也就團圓了亮了!
? 現實版 辛棄疾的《青玉碗、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