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年味淡了,不像小時候那么有意思:香氣四溢的年夜飯,斷斷續(xù)續(xù)的鞭炮聲,貼春聯(lián),一家人圍成一桌吃年夜飯,守歲,拜年領(lǐng)紅包。
記憶里過年真的是很開心:年前蒸饃饃炸豆腐、燉大鍋肉片炒花生、寫對聯(lián)貼對聯(lián)掛燈籠、穿新衣服、瓜子糖炒花生隨便吃、壓歲錢、除夕夜和年初一大早上吃餃子放鞭炮、大年初一親朋好友鄰里鄉(xiāng)親、成群結(jié)隊磕頭拜年……到處都充滿了喜氣和生機(jī)。
對于孩子們而言,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企盼的節(jié)日。購年貨、貼春聯(lián)、穿新衣、發(fā)紅包、看春晚,放鞭炮、買禮物,看社火、觀花燈、紅紅火火過大年。
七0后的我,20世紀(jì)八十年代童年的學(xué)習(xí)生活是在豫西煤城義馬渡過的,煤田縱橫百里:在豫西大地上分布著十多個煤礦,如同一顆顆珍珠點綴著這片黃土地。礦區(qū)鐵道上天天跑著冒著黑煙的蒸汽火車,拉著一列列裝得小山似的烏金奔向祖國的四面八方。煤城位于豫西,地處崤函古道,北仰韶峰,南眺洛伊。東接古都洛陽,西望歷史名城西安。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從火車站街道南邊穿過,噴著黑煙震耳欲聾的蒸汽機(jī)火車巨獸一般飛速駛來。義馬礦務(wù)局屬于國家500強(qiáng)特大型國有企業(yè),企業(yè)效益當(dāng)時全國排名226位。父親教書的學(xué)校屬于躍進(jìn)礦,在火車站附近。自東向西一條礦區(qū)公路穿過常村、躍進(jìn)、北露天、千秋四個礦區(qū)(北露天礦是個露天礦,礦區(qū)的運煤火車最多,噴著一道道雪白的水蒸汽轟隆隆的駛過礦區(qū)),連接著東工地的礦務(wù)局。火車站門前的街道至東工地的礦務(wù)局,當(dāng)時是義馬最繁華熱鬧的地方。兒時煤城的春節(jié),別有一番年味,是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
進(jìn)入臘月,過了“臘八"年離我們就越來越近了,北方流傳的一首歌謠便唱出了年的味道:
二十三,祭社神,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捉只雞,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除夕的餃子年年有,大年初一把年拜。
臘月二十二,煤城的孩子們放寒假了,礦區(qū)的大街小巷迎來了歡笑聲,一群群孩子吹著口哨,背著書包一路說笑著蹦蹦跳跳的往家走去。和父母一起去“趕會”,采購年貨,高高興興過大年。“會上”貨攤兒擺滿了街道兩側(cè),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琳瑯滿目,一眼望不到頭。買年貨的人山人海,攜兒帶女,接踵而至。父母說笑著精心挑選著各種各樣的年貨:糖果、干果、糕點、肉類、蔬菜……有一種叫“糖角兒"的糕亮十分的誘人:用面粉做成彎彎的月亮形狀,表層沾滿了亮晶晶的白糖,有白色、黃色和咖啡色的多種顏色,咬一口里面還有一包粘稠的糖液,你會感覺吃了蜂蜜一般,甜甜的年味。
二十四掃房子,一大早父母就開始打掃了,我們也加入了打掃的熱火朝天,滿頭大汗。垃圾都被清理走了,看著干凈明亮的房子心里暖暖的。二十五,出油鍋。父親在屋子里摞了幾層的磚塊,支起了油鍋,柴火燒得旺旺的,炸了一鍋又一鍋的豆腐、雞塊、糖糕、肉丸子和素丸子,桌子擺滿了一盤又一盤。二十六,做涼粉。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饃頭。一大早全家就忙碌開了,父親揉面,母親和姐姐盤餡,有素餡的、肉餡的,紅薯餡的、還有紅豆餡的呢。然后就開始包,我也包了個“小老鼠”。上籠,燒火,蒸了好多鍋的饅頭和包子。桌子上、柜子上、箱子上都擺滿了,一層層摞得小山似的。
馮驥才曾寫道: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物,而中國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年味”,并不僅是物質(zhì)的豐盛,而應(yīng)是文化的豐盛。
年味,是關(guān)于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和祝福與希冀的。
父親揮毫潑墨,寫春聯(lián)和橫幅。桌上堆滿了“春色滿園”、"五福臨門"、“五谷豐登”、“出門見喜”、"吉星高照”、“五谷豐登”、“豐衣足食”、“出入平安”、“六畜興旺”“恭喜發(fā)財”……門上、桌上、柜上、面缸、水缸、大門口、院子里、雞窩上都變成了紅紅的印章,一片火紅,充滿了節(jié)日的味道,我們高興地看著笑著。父親一揮而就,寫下了“飲水思源不忘改革開放,迎春追夢尚須奮發(fā)圖強(qiáng)”的對聯(lián),我和哥哥小心翼翼地張貼著,姐姐及時拿來了門楣上的“萬象更新”橫批。一時間鞭炮響起,此起彼伏,響徹礦區(qū)。
除夕的餃子年年有,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包起了餃子:父親搟皮兒、母親盤餡、哥哥和姐姐包,我也不由得加入了,包了幾個"四不象”。擺滿了桌子,放不下的餃子都擺到箱子蓋上了。香噴噴熱氣騰騰的餃子出了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豐盛的年夜飯,看著精彩的“春晚”節(jié)目,暖洋洋的屋子里洋溢著歡歌笑語,幸福感爆棚。“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寂靜的礦區(qū)里,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在年味最濃的除夕晚上十二點。
“咚咚咚"震耳的響聲把我們催醒,原來父親在放開門炮。我們一骨碌兒爬起,放起了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小孩子們隨著鄰居家的鞭炮聲而來,撿地上沒引爆的小炮點著玩兒,一家響罷另一家接著響起,此起彼伏,小孩子們跑得滿頭大汗,一時間鞭炮聲響徹煤城。正月初一來拜年,糖果干果隨便吃,臨走還發(fā)壓歲錢。穿新衣、放鞭炮、買禮物、看電影、逛市區(qū),領(lǐng)紅包,開開心心過大年!
年味,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一張張眉頭舒展,笑容燦爛的笑臉,滿嘴的祝福,讓年味越發(fā)的濃了
義馬礦務(wù)局和所屬的各個礦區(qū)(東到洛陽的新安礦,中接義馬的常村、躍進(jìn)、北露天和千秋礦,西到三門峽的耿村、楊村、曹窯、石豪、觀音堂礦),為了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春節(jié)期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燈展、社火、焰火、雜技、舞龍、舞獅、猜迷語、踩高蹺……煤礦工人有力量:下井挖煤,上井舞獅舞龍、扎花燈、踩高蹺、放焰火,煤礦工人個個是好漢!從正月初一直鬧到正月十五,煤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大街小巷,齊樂融融。百里煤城,狂歡的節(jié)日,歡樂的海洋。我們住在老校區(qū)每到春節(jié)時,父親便背著我?guī)ьI(lǐng)全家去東工地的礦務(wù)局看燈展。五顏六色、名種各樣的花燈東西兩列一溜兒排開,望不到盡頭,人山人海,燈火燦爛。十二生肖、悟空八戒、火車汽車……看得人眼花潦亂,其中有盞“童子蓮花燈”一開一合,最引人注目。一個裸體的小男孩站在蓮花臺上,蓮花開時小孩“嗞”地一聲尿出一泡水來,濺的人一頭一臉,引得眾人哈哈大笑著躲閃。
各個礦區(qū)都有燈展、社火,并到市區(qū)、礦務(wù)局、礦區(qū)巡回展出。礦區(qū)大門口張燈結(jié)彩,大門口掛著巨大的大紅春聯(lián),一進(jìn)大門一個坐在長木上穿著唱戲大袍花臉的小丑撲面而來,八字胡還一翹一翹的,滑稽極了。學(xué)校的軍鼓隊也在這里表演,同學(xué)們穿著統(tǒng)一的軍樂服,一招一式非常的神氣。“好!好!”西邊傳來陣陣喝彩聲,走近一看原來在舞獅子。一張張大方桌一層一層的摞起,越摞越高。獅子在方桌上歡騰跳躍,追隨著舉著繡球的人一層一層的爬高,看得臺下的人們大眼瞪小眼。還有俱樂部門前的雜技表演更是引起尖叫聲一片。一根鐵桿矗立在廣場上,高過機(jī)關(guān)樓,兩根繩索拉向地面。只見一個雜技表演者爬上了鐵桿兒,站在了碗口粗的頂端旋轉(zhuǎn)著雙腳,看得人手心發(fā)汗。“嗖”的一聲鐵桿上端的人,雙手抓著繩索飛速沖向地面,引得眾人一片尖叫……
花炮升騰五彩斑斕,整個煤城沉浸在節(jié)日的煙花爆竹聲中,焰火表演開拉開了序幕
這些煙花陸陸續(xù)續(xù)地從下往上綻放。絢麗多彩的煙花好似美麗的流星雨,正逐漸落到地上。義馬礦務(wù)局機(jī)關(guān)對面的樓頂上一直在向四周噴射,好像一盆金菊,向人們送去快樂。“金菊”慢慢的縮小,最后伴隨著的音樂消失在夜空中。突然,一個尖叫聲劃破天空,在幾十米的高空中爆開,許多五顏六色的“小雨點”從天空中飄落下來,如同仙女散花一般,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一樣。
只聽一聲巨響,煙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麗的火花,同里掉下來一個個小小的“降落傘”,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只聽見幾聲沉悶的聲音,一個個煙花帶著紅紅的火星竄上了天空,幾聲脆響,夜空綻放出了美麗的花朵。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金黃色的蒲公英,有的如菊花綻放;有的如彩條飄灑,許多許多,絢麗多彩。把夜空裝點得格外美麗……更神奇的是,天空中居然出現(xiàn)了一串串美麗的珍珠項鏈,我真想拿下來一串帶到脖子上。我和小伙伴不由得發(fā)出了陣陣贊嘆。
“流星雨”來了,天空中真是美麗極了,“流星雨”像銀河里的瀑布一樣,排山倒海的從天空中撒落下來;“笑臉”,也向我們展開了羞答答的容顏;閃動的“心”,看得我都陶醉了,我激動地拉緊了爸爸的手。今晚煤城的天空被焰火裝點得分外妖嬈。
煙花把夜幕裝扮得格外耀眼,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熱鬧的夜晚,煙火映紅了圍觀的張張笑臉。我暗自祈禱---新學(xué)期,我的學(xué)業(yè)也要像璀璨的煙花一樣,一飛沖天,開放出最絢麗的花,放出最奪目的光彩
聽到歡騰的鑼鼓敲起來,熱鬧的喇叭吹起來了,就又跑出去跟著人群追著看大秧歌。秧歌隊里有一種踩高蹺的,有一種是跑旱船的。跑旱船,有扮作“騎驢”的,一個穿著戲服的人站在“驢"道具里,另一人舉起鞭子追著滿大街的跑,引來陣陣笑聲。道具是一艘漂亮的小船,一個“美嬌娘”站在船里,和船外裝扮成“老艄公”模樣的搭檔,嬉笑怒罵,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讓人忍俊不禁。
“踩高蹺”同樣精彩,一隊一般一二十人。男男女女腳踩一米多高的高蹺,一路縱隊走向礦區(qū)廣場。我們小孩子仰著頭看得入迷,踩著這么高的高蹺怎么走得這么穩(wěn)當(dāng),真擔(dān)心他們不小心摔倒了如何爬起來。身穿五顏六色的戲服。臉上都化了妝:紅臉、白臉、黑臉、花臉,瞅不出廬山真面目。女人頭上戴著假發(fā),珠子簪子應(yīng)有盡有,男人戴著秀才似的帽子,一個個就像古代的公子小姐,風(fēng)流倜儻,羨煞旁人。隨著喇叭,手搖扇子,翩翩起舞,歡歡騰騰地扭起來了。“咚咚咚鏘鏘鏘”,“咚鏘咚鏘咚咚鏘”,就這樣扭起熱熱鬧鬧的大秧歌,一直到鬧正月十五才收場。
辛勤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盡情的歡樂,載歌載舞辭舊歲,歡歌笑語迎新春。“春節(jié)”――我們中國人的狂歡節(jié)。
一大批優(yōu)秀精彩的節(jié)目,吸引了煤城和附近十里八鄉(xiāng)的人民群眾的眼球,極大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是現(xiàn)在年味變淡了,而是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火紅了,物質(zhì)越來越豐富了。理解了兒時年味、年夜飯背后的匱乏和艱辛。也正是因為匱乏,所以才有十幾億中國人共同的年味的回憶,都離不開吃和穿。
兒時的記憶是『人的一生中最柔軟的記憶』,每個人關(guān)于『兒時、新年』的記憶總是最深刻的 。兒時的年味,總是令人回味無窮……
#羽西X簡書 紅蘊新生#
活動傳送門? http://www.lxweimin.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