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目:《影響力》
閱讀時間:11:00-12:00
閱讀方式:精讀
閱讀心得:
“登門檻”和“拋低球”
先提出一個小的要求,獲得同意之后再提出一個大的要求,更容易獲得同意一些。想到開發商都會干的,先認籌,再認購,再交首付,是不是正是這個道理。
先說一個優惠來吸引人,然后即使沒有這個優惠了,客戶仍然會成交。開發商用起價來吸引客戶,是依據的這個原理吧。
但現在所有的商家都在用這些手法,客戶是不是依然順著原來的邏輯行進。其實我有些懷疑。但至少應該更誠實些,不要為技巧而技巧。
不管怎么說,互惠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心理現象,還是回顧一下這節吧。
1、心理學家早就認識到大多數人都有—種要把個人的言論信仰態度和行為保持一致的欲望。這種一致性傾向有三大源頭,第一:社會高度重視良好的個人一致性;第二,除了對公眾形象的影響,整體保持一致能為日常生活帶來有利的應對方法;第三,面對當今復雜的社會,方向一致提供了寶貴的穿越捷徑,只要跟先前的決定保持一致,人們以后碰到類似的環境就不用處理所有相關信息了,只需要想一想先前的決定,再做出一致的反應就行了。
2、在順從業界,確保初步承諾最為關鍵。等人做出承諾,即站定了立場之后,會更樂意答應跟先前承諾一致的要求。故此,許多順從專家會設法誘使人們預先站到一個立場上,這個立場跟他們之后提出的要求要人們做的事情是一致的。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承諾都能同樣有效地帶來前后一致的行動。主動、公開、付出努力、發自內心、沒人強迫的承諾最為有效。
3、做了承諾的決定,哪怕是錯誤的,也有一種自我延續的傾向,因為它們能“自己長出腿來”。也就是說,人們往往會尋找新的理由和借口證明自己已經做下的承諾很明智。因此,即使刺激人們做出承諾的條件發生了變化,承諾也能長久地維持下去這種現象解釋了為什么諸如“拋低球”等欺騙性順從手法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