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諵拾公子
大學四年,你最大的收獲應該是什么?
有人說:“我收獲了一份純美的愛情,學會了如何去愛和被愛。”
有人說:“我收獲了一些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
也有人說:“我收獲了友誼,交了一群出生入死的兄弟,擼串打怪隨叫隨到。”
我的答案是——孤獨。
孤獨是什么?說的不是你上完大學沒人疼沒人愛,一個人孤苦伶仃吃飯睡覺。而是你適應孤獨的能力。
從某個角度看,人的一輩子都是孤獨的,只不過是從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跳入到另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在一個完全陌生且孤獨的新環境下,每個人都是脆弱的,都是需要找到依靠的。在大學里里,你能找到各式各樣的依靠,社團、學生會、老師、同學舍友、老鄉會、甚至是興趣俱樂部,你的孤獨會慢慢被各種人各種事吞噬不見。
但進入社會以后,你會發現,孤獨和陌生的環境仍然孤獨且陌生著,但你根本找不到你能依靠的東西。這時候不僅你是脆弱的,甚至任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脆弱的。而這種脆弱的情緒下,帶給你的更多的是迷茫。
相對于人生的各個階段,大學是最適合你適應孤獨的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里,盡管你是學生的角色,但校園已經變成了另一個社會。大學是你學生時代的尾巴,也是你成為社會化人的開端,它是一個分水嶺,也是你進入社會之前收獲孤獨的最好的時機。
孤獨,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因為這是一個自我認識的絕佳機會。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得分,往往是自我評估的八折。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想象得能耐大些才能包的住心底里的脆弱,而生活給我們的臉色總是在八折的基礎上再次做了盤剝。很少有意志堅定的人守住自己內心的那份孤獨,做真正的自己。人們總是因為各中外在的環境不斷對自己降低要求以迎合這個復雜的世界,以至于最后都忘記的自己當初出發的目的是什么?我們總是迫于社會各方的壓力,找對象時有房有車的壓力,找工作時,文憑海外背景的壓力,上學時學校家庭的壓力……大多時候,我們活出的樣子,都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因為我們都在懼怕差異化,我們怕一旦與別人走相反的方向,就被隔離開對待,怕成為異類。所以,我們不停的附和著:“哇,你和我想的一樣哎”“我局的你說的都對”“好吧,我可以接受”“那我回去改改,直到你滿意為止”“你們說不好,那就都不好嘍”“我沒關系,大家開心就行”……
在大三后半年,我選擇搬出了宿舍,過著一個人的租房生活,由此開始,我才覺得是在為自己而活,活出的樣子,是自己眼中的樣子。雖然父母極力反對,我告訴他們:這是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我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說這件事情呢,不是鼓勵你們搬出宿舍,而是將我自身的感受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正確的時間里做出對的選擇。因為我知道,我的選擇至今為止,沒有錯,我收獲了一份孤獨,獲得的卻是一份享受孤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