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寫作來抒發內心。
一來是興趣使然,二來通過微信公眾號、簡書、今日頭條等等渠道寫文,還可以發展第二職業,弄不好就成斜杠青年了。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寫了一段時間以后發現,為什么我寫的東西都沒人看?
閱讀量低,點贊數少,評論數更少,打賞幾乎沒有。
忍不住去想:那些10萬+的爆文,究竟是怎么寫出來的呢?為什么能成為爆文呢?今天,我們就來結合《反直覺思考:斯坦福大學思維自修課》來分析一下。
1.不自嗨,有共鳴
磨刀不誤砍柴工,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不要盲目地寫寫寫,想要寫出爆文,要先去看爆文。
看過后就不難發現,不同的爆文,內容雖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仍具有共性。
作者都是非常善于戳痛點、淚點、嗨點的,能引發人的共鳴。
與社會熱點有關、能夠引發爭議的,通常點擊率非常高,比如影評、熱點話題評論等。
情感類文章。那些與青春、與愛恨、與甜蜜痛苦等等相關的,特別能打動人。
干貨類文章。如何高效學習,如何快速記憶,如何一個暑假逆襲變美……能夠滿足個人成長的需求,內容非常有料。
很多人寫出來的東西沒人看,就是因為作者一直在“自嗨”。
通篇都是“我”如何如何,基本上都是在記流水賬,從標題到內容都平淡無奇,沒有定位深耕,也沒有自成一家獨具特色。今天寫情感,明天寫成長,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側重點。
這時很多人可能會說:我也想寫出高質量的爆文,但是我想破頭也都還是那樣啊!只好不斷嘗試不同風格,來找定位了。
寫作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寫不出來,是因為輸入不夠,且快速捕捉提煉信息的能力不足。使自己無法擺脫瓶頸期,讓大腦陷入“隧道視野”的思維誤區。
那么,該如何走出誤區呢?
①不止于Plan B
假如你是面試官,同時來到你面前的有兩位應聘者。
一位衣著得體,落落大方。
另一位衣著隨意,自由散漫。
哪一位,更容易讓你留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呢?
寫文章,題目就相當于你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題目讓人覺得提不起興趣來,又有誰會花時間繼續看文章內容呢?
《知識付費這兩年,我花5000元買的4個教訓》。
《我做過最爽的事,就是給父母打錢》。
《從現在起,培養五個受益終生的思維習慣》。
……
這些閱讀量10萬+的爆文,或是結合熱點話題,或是符合讀者需求,從標題開始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讓人看到題目就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真正的爆文,不止題目,包括內容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并不是徒有其表的“標題黨”。
據說現在的知名自媒體,其團隊每次發文前,都要先擬好多個標題,再從中優中選優。
木心也曾說過,文章寫出來,第一遍是恥辱,第七遍就是光榮了。
可見,在爆文的背后,不止有Plan B,還有Plan C、D、E……
寫作前,充分準備,讓自己有足夠的可選項,以作者身份寫文章。
寫作后,再以讀者身份去讀文章。
通過閱讀,可以跳出自己原有的視角,能夠發現很多問題。
最不濟,也能發現幾個錯別字。
不斷地從不同角色間切換,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維定勢。去了解讀者想要什么,該怎么避免“自嗨”。
②不在情緒激動時寫作
我剛做客服時,時常被蠻不講理的客戶無端責罵,又礙于制度不能回嘴,心中就窩著一團火。
下班后越想越氣,忍不住就會在社交網站上抱怨,說幾句重話。
等情緒平復下來,又覺得自己此舉實在小氣、幼稚。
何必呢?遂默默刪除發過的動態。
其實寫作也是如此。
不要帶著情緒去寫東西。不然很有可能導致兩個結果:一是思緒雜亂,二是主觀性太強。這都會使讀者體驗不佳。
畢竟,大家讀文章,是為了有所啟發和收獲,而不是被當做別人不良情緒的垃圾桶。
2.不打無準備之仗
“熱點是公號狗的春藥”。
話糙理不糙。
時事新聞、熱播劇集是最容易別拿來做素材的。
每當某部電視劇熱播時,追劇期間任何一天,隨時都有各大公眾號更新相關內容。
并不是要等一部劇追完了才能寫東西,很多時候作者都會以某一個情節為切入點,再進行引申。
這才是體現其功力的地方。
因為只有切入點是遠遠不夠的,重點在之后的引申。
拿什么引申呢?自然是平時的素材積累。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今人說,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要么旅行,要么讀書。
反正像我這樣的打工仔,是沒那么多時間和金錢經常去旅行的。
所以,還是多讀書吧!
新浪微博簽約自媒體妖胖兒就曾分享過,她有一個龐大的素材庫,并會對素材庫進行分類。
素材庫里可以有自己的靈感,別人的故事,隨時隨地的見聞。每當遇到一些能打動、啟發自己的事件、故事、文字時,都可以記下來,并分類整理,不斷優化。這樣才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
每當各大自媒體鋪天蓋地討論某個熱點事件時,你都會冷笑一聲:哼,我就知道,肯定會有人拿這個說事兒!
但你卻沒想過:為什么別人的想法,能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還能變現?
3.吃一塹,長一智
別人只寫了幾篇文章,卻篇篇是爆款。
你寫了十幾萬字,卻依舊無人問津。
為什么?怎么辦?
①看
也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要去仔細讀。
讀過你才會知道,爆文,都有規律可循。
比如標題吸引人,內容有反轉,金句頻出,言辭犀利,觀點獨到等等。
將爆文的特點、優點羅列出來。
②析
只看不分析,那讀爆文就像水過地皮濕。
讀過之后,還要分析。
為什么要起這樣的標題?
起標題是用了什么套路?
達到了什么效果?
作者是如何引入主題的?
配圖有什么用意?
文章結構如何安排?
不同類型的文章,會有不同的思路和結構安排。
比如干貨類文章,一般會是比較直接清晰的結構和邏輯。
但如果是情感類文章,它的線索可能是隱藏在背后的,需要讀者去體會。
③做
看花容易繡花難。
聽過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不是道理不對,是你只聽不做。
看過、分析過爆文,接下來就要自己嘗試著來寫了。
身為寫作小白,可以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我先寫出一篇閱讀量1000+的文章。
選一個自己相對比較了解的領域,或是比較擅長的方向,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來寫。
多列幾個標題,比較分析之后再選定最終的題目。
模仿爆文的結構、特點,結合自己要寫的內容,提出提綱。
找素材,將符合主題的素材一一按照提綱填充到文章里。
寫好之后,讀一遍,改。
再讀,再改。
自己讀過、改過之后,請別人來讀,并替意見。
再根據他人的提議,多次修改。
我相信,好的文章,是經得起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