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深圳蛇口的一個小禮堂里,任正非坐在用幾張桌子搭成的主席臺上,哽咽地說了一句,我們終于活下來了。說完,他泣不成聲,雙手不斷地抹著淚水。臺下是一張張只有他一半年紀的年輕面孔,也是當時華為的所有員工,大概不到300人。
這是華為的1992年年終總結大會,會上人們第一次看見了雷厲風行的硬漢任正非最柔軟的一面。
創業前,任正非曾在南油集團打工,當時他請老總把旗下的一家公司交給他來管理,但是老總沒有允許。80年代中國的電話還沒有普及,但人們對電話的需求逐步擴大,特別是生意人。而一部固定電話要打通,它的核心就是交換機,于是數字程控電話交換機吸引了任正非的注意。
任正非又向老總申請成立數字程控交換機研發組,這一次,老總同意了,撥款100萬元研發費用。但是,任正非帶領的項目研發卻失敗了。
當過兵的任正非不是知難而退的人,于是他向老總申請再研究一年。這一次,老總還是同意了,并追加了200萬,但是項目又失敗了。
無奈,任正非只能辭職。40不惑,卻職場失意,任正非心中滋味萬千。但是,他從未想過放棄。1987年10月,在深圳一個雜草叢生的兩間簡易房里華為誕生了,任正非和他的合伙人以21000元開啟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那時中國的通信市場非常亂,史稱“七國八制”,也就是日本nec和富士通、美國朗訊、加拿大北電、瑞典愛立信、德國西門子、比利時貝爾和法國阿爾卡特八家產品共同瓜分了中國市場。
七國八制肆虐中華大地,軍人出身的任正非想起了封建時期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場景,他怒火迸發,中華大地豈容如此悲劇再次上演!于是,在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后,任正非毅然放棄高利潤,暫時無風險的代理計劃,決定自己研發交換機。
這一舉措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他以軍人的姿態在商場上保家衛國。當時國人要裝一部電話,初裝費是5000元,而且還需要排隊甚至送禮才可以裝上。
在南油工業區的大樓里,任正非和同事們準備大干一場。他們租了十多間倉庫作為研發辦公室,用磚頭壘起墻,隔開一些單間,就是員工的宿舍。因為沒有窗戶,所以陽光也很少,人們干起活來沒日沒夜。
從貼牌生產的第一款產品,BH01到自主研發的BH03,從沒有核心的研發力量只能靠服務取勝,到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品牌的產品出廠,華為在條件艱苦、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破釜沉舟,取得了背水一戰的勝利,邁出了創業之路上關鍵的一步。
然而,就在華為人認為自己能夠單獨開發出通信產品,美好的未來即將來臨時,1992年1月我國掀起了一場房地產的狂潮。
許多商業大佬都禁不住誘惑,就連一貫主張想好了再做的柳傳志也投資地產,后來又不得不改變計劃,將投資的地產作為自己的南方生產基地。而任正非并沒有為暫時的利益所動,就像他當年毅然放棄代理交換機一樣,他始終專注于自主開發,帶領華為在充滿未知風險的研發路上披荊斬棘。
因為BH03基本上還是照著別人的東西做出來的,為了不黔驢技窮,任正非便積極尋求技術合作,廣招賢才。當時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郭平到華為參觀,一眼就被任正非的企業家抱負所拿下,第二年就成了華為第二款自主產品研發的項目經理。
郭平到華為以后,不僅是技術擔當,也深得任正非的精髓—廣招賢才,他把華中科技大學優秀的人才鄭寶用推薦到華為。鄭寶用的到來,開辟了華為新的技術道路。
華為很快推出了HJD48小型模擬空分式用戶交換機,一臺機可以帶48個用戶,在技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鄭寶用帶領下研發的戶用交換機系列產品,在1992年給華為帶來超過一億元年總產值。
這一年,華為的產品開始占領市場,聲名鵲起,于是,在年終大會上出現了開篇任正非泣不成聲的一幕。
不惑之年和年齡只有他一半的年輕人一起奔波在一線生產上,為了企業的生存,什么都干過,為了企業的生存,什么委屈都承受過。幾張單人床外加泡沫紙板的床墊,就是所有人的住所。人們以此為家,不知陰雨,不分晝夜,累了抽煙,病了吃藥,困了就趴在桌上或地鋪上睡一會兒。回想那段艱苦的創業日子,任正非怎能不淚流滿面。
那時,任正非相信,只要公司能生存下去,每個人都將擁有美好的未來,于是他對員工說,你們以后買房子要選陽臺大的朝南的房子,以后可以用來曬分到的錢。如今,華為像一匹來自北方的狼,用它的狼性精神征服世界,任正非兌現了他的承諾。
尼采說,“在強毅而能負載的精神里面,存在著尊嚴;在傲立著的尊嚴之中,存在著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著對最重要的重負的內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著欲望的爆發力。”
華為,中華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