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零零后》講述一群中國00后孩子的成長故事

?每個孩子都是帶著特殊印記來到人世間的,除了遺傳DNA,還有后天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他們將會被塑造成什么模樣呢?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今年九月新學期,

大學迎來中國第一批“00后”。

他們長大了,

我們老了

……

若以十年時間記錄每一代人成長故事的話,每個時代都是不可復制的生命故事。人類生生不息的傳承,見證了時代飛速發展;而時代的發展在每一代人的身上烙下屬于那個年代的印記。

近日,一部連續10年跟蹤拍攝中國00后孩子成長的系列紀錄片《零零后》,在央視熱播。

片中探討了個性與制度、應試與素質、留守與留學、青春期與親子關系、獨生子女與二胎政策等教育話題,繪制出一幅中國教育的真實畫卷。

預告片

2006年,攝制組開始在一所叫“芭學園”的幼兒園跟蹤記錄幾位00后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的成長歷程。

十年間,從幼兒園這個共同的起點出發,孩子們如同播撒在不同土壤的種子,走上迥然相異的道路:或進入公立學校,或選擇私立學校,或求學海外……

十年過去,孩子們長大了!時間改變了他們的外貌,賦予了他們獨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動。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見證著他們從幼年到童年再到少年的生理變化與精神成長。如今,步入青春期的他們,將如何突破青春的困惑?怎樣選擇未來的生活?

一一

這個叫一一的小女孩,從小自帶氣場。

兩三歲的時候,就不喜歡跟任何人玩。

別的小朋友成群結隊,只有她,一個人吃飯睡覺玩耍。

她說:“我就喜歡自己玩兒,我覺得一個人玩兒挺好的。”

“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這個權利。”

她總是獨自玩耍,怡然自得。

長大后的一一,安靜內斂,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與安定。

她也學著去結識朋友,去社交。

13歲的她,回到幼兒園做義工,依然是安安靜靜,

即使不習慣與小朋友們玩耍,她用自己的方式,

獲得了小朋友的喜愛。

她說:

我覺得,從本質上來講,社會它對內向的人是有點不公平的。

它在要求每一個內向的人都變得外向,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優點的。

同時,她也意識到,自己在小群體里邊,其實是弱勢的一方。

錫坤

錫坤兩歲就開始上幼兒園,還沒斷奶,媽媽跟到幼兒園去喂奶。

為了更好地照顧他,媽媽帶著錫坤搬家,和爸爸分居兩地,

后來,干脆辭去了工作。

小時候的錫坤,可以說是“熊孩子”了。

他會把小朋友的鞋、足球扔進垃圾桶,

他“煮面條”吃,把面條燒著火,再給潑一把水澆滅。

媽媽沒有指責制止他,而是加以引導。

長大了的錫坤立志成為科學家,

媽媽擔心孩子悶頭做實驗,錯過了人際交往的樂趣。

錫坤喜歡上了魔術,

媽媽又擔心長大之后,魔術沒辦法養家。

現在的錫坤,不再像兒時那般活潑,性格更加內斂。

媽媽為了培養他活潑外向的性格,給他報了個夏令營。

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操心無比。

錫坤媽媽說:

我們有一句話叫60分媽媽,就是你不能做到70分、80分。

你有時候不要做得太完美,可是我一開始就是要做完美媽媽的。

然后這就出了事兒了,就是我操心太多了。

但是我即便是這樣,知道這些,我還是懷著一種愛心來做媽媽。

萌萌

小時候的萌萌長著兩顆兔子牙,十分可愛。

她會笑,會撒嬌,會生氣,也會哭泣……

爸爸把她送去幼兒園,她哭鬧著不舍得爸爸離開。

哭到整個班都一起哭。

15歲的萌萌,

最多的時候,是和耳機與手機在一起。

父親對她說話,不回答。父母邀她出門,不愿意。

回到家就進了自己房間,和父母交流越來越少。

回憶起曾經和女兒親密相處的時光,媽媽眼含熱淚。

萌萌是《零零后》中,

唯一一個需要面對二胎妹妹出生的孩子。

她說,她根本就不想要這個妹妹。

她覺得——自己失去了價值。

父母不喜歡我了,我被忽略、被取代……

她對妹妹幾乎是無視的,從不跟她玩兒。

爸媽將此歸結為萌萌正處于青春期,天生叛逆。

但是旁邊的阿姨卻道破端倪:

每次外出都是爸爸抱著妹妹,媽媽跟著。

萌萌走在一旁,跟個陌生人一樣。

梁昊天、劉嘉陽

十年前,

幼兒園里的梁昊天內向敏感,

難以融入集體活動,

劉嘉陽卻一呼百應,

深受小朋友喜愛。

中考后的梁昊天盡情釋放

劉嘉陽出國留學

十年后,

兩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梁昊天認為自己更適合中國傳統教育,努力備戰中考;

劉嘉陽則明確認識到自己更適合國際化教育,出國留學。

成長是條單行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都是不可復制的生命故事,而未來的不確定性更增加了這種選擇的難度。兩個孩子的父母們基于孩子自身的特點權衡之后做出的決定,一個選擇體制內中學,一個選擇國際學校,之后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軌跡也就完全不同。

選擇,意味著和孩子一起承擔并接受最后的結果。所以對父母來說,了解自己孩子的天性,根據他們的個性做出不同的選擇,并且一路陪伴督促他們,在選擇的道路上逐漸適應和不斷前進,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當然,還有更多的孩子……

在《00后》中你可以看到,

記錄比劇本更精彩的地方,

便在于這里沒有標簽,沒有設定,

沒有唯一的價值觀。

它呈現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生活形態,

給人們一次“看”的機會,

也是“思考”的機會。

也許這不是所有,

但是你能看到更多,

也能了解更多!

節目開播后,網絡上圍繞《零零后》紀錄片、“00后”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發酵。網友們或分享觀片感受,或追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或反思教育方式,或討論教育的意義,或表達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們所帶來的心靈觸動,反響熱烈。很多家長說從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青少年則說從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影子。

這不僅僅是關于00后的紀錄片!

在《零零后》播出之前,中國似乎沒有這樣的紀錄片用十年的時間去記錄一代孩子的成長故事。一部紀錄片能夠展現出每個孩子,這十年中性格、思想、心理的變化過程,想想都不容易。

一個人的出生階層必然會影響到他的成長、思想和以后的成就,但階層僅是人生旅途的一部分,命運決定了我們的起點,卻影響不了我們精神上的自由。

有人說這部紀錄片是中國精英家庭00后的生活,并不能代表所有的00后群體,因地域,因階層,因個人情況,都會有巨大的差異。不可否認,紀錄片里的幾個孩子都生長在一線城市的中產家庭,豐富的物質條件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多探索世界的機會,他們只是00后中的一部分,對于廣大普通家庭來說,他們的日常當然不能代表所有的00后。但這部影片只是提供一個視角,讓更多人去了解這個群體,去思考自己的成長經歷,去學會與家長和這個世界溝通。

不管是80后、90后還是00后,人總是在成長的,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大多都是相似的。《零零后》更像是濃縮十年的一幅人生中景,不單是代表00后一個群體,也代表著有相同經歷的其他人群。然而,這些真實的細節在時間顯微鏡下所釋放的能量,足以讓每一位正在成長的孩子以及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思考,時間不停地在運轉,什么才是值得我們珍視的,最終留下來的到底是什么?人生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這大概是《零零后》紀錄片賦予我們的意義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