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年拍攝完成的紀錄片《零零后》,看哭無數(shù)父母,值得所有老師、家長看!

最近,一部紀錄片在央視首播,刷爆了朋友圈。

這部紀錄片叫《零零后》,一共5集,豆瓣評分8.4,濃縮了一群“零零后”十年的光陰。

節(jié)目開播后,網(wǎng)絡上圍繞《零零后》紀錄片、“00后”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xù)發(fā)酵。

網(wǎng)友們或分享觀看感受,或追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討論教育的意義,反響熱烈。很多家長說從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青少年則說從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影子。

在這樣一部持續(xù)拍攝十年的紀錄片中,00后的孩子是什么樣?00后的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老師、家長們又能從紀錄片中獲得哪些教育啟示呢?

用10年記錄一群“零零后

從2006年開始,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從一所幼兒園開始跟蹤記錄十多位00后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持續(xù)10年時間,最后打磨出了五集紀錄片《零零后》。

“十年,對于宇宙只是眼皮眨動的一瞬間,對于昆蟲卻是漫長的生死輪回。”

《零零后》的總導演張同道說,當時中國紀錄片正處于低迷時間,自己沒敢有這么宏偉的設想,可沒想到這一拍,就是十年。

《零零后》是中國唯一一部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系列紀錄片,通過對孩子以及他們家庭的記錄,引發(fā)對當代教育方式、親子關系、二孩政策等熱點話題的思考。

10年記錄,不同個性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成長為不同的人,有經歷青春叛逆期的,有與父母關系發(fā)生變化的,有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發(fā)生改變的,而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都是不可復制的生命故事。

第一集《愛的方程式》

第二集《時光若倒流》

第三集《成長單行道》

第四集《一一的世界》

第五集《朋友這件事》

01

錫坤

錫坤是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小時候的錫坤可以說是“熊孩子”,他會把小朋友的鞋、足球扔進垃圾桶,把放整齊的東西弄亂,把高處的東西扔到低處,他會一個人探索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

“這是對世界空間的探索。”幼兒園老師沒有阻止錫坤的行為,而是每天在孩子們放學后,整理垃圾箱,把鞋子撿回。


進入小學的錫坤,依舊沉默寡言,長期焦慮孩子成長的媽媽鼓勵他多與同學交流,同時伴隨他青春期的到來,媽媽開始思考,該如何放手。

02

萌萌

萌萌,曾經在幼兒園哭著要爸爸的小女孩轉眼長大,與父母的關系卻越來越疏遠。

13歲的萌萌,最多的時候是和耳機與手機在一起。父親對她說話不回答,父母邀她出門不愿意。

萌萌是《零零后》中唯一一個需要面對二胎妹妹出生的孩子。她說,她根本就不想要這個妹妹,所以她對妹妹幾乎是無視的,很少跟她玩。

回憶過往的時光,感性的媽媽眼含熱淚,而萌萌也逐漸開始體會青春成長的酸甜苦辣。

03

梁昊天 劉嘉陽

梁昊天和劉嘉陽是幼兒園的玩伴,也是性格迥然不同的兩人。

十年前,幼兒園里的梁昊天內向敏感,難以融入集體活動,劉嘉陽卻一呼百應,深受小朋友喜愛。

十年后,兩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梁昊天認為自己更適合中國傳統(tǒng)教育,努力備戰(zhàn)中考,劉嘉陽則明確認識到自己更適合國際化教育,出國留學。

04

一一


幼兒園里的孩子們,成群結隊玩游戲,只有一一總是單獨一個人。

一一是一個很個性的女孩,從小如此。兩三歲的時候,她就不喜歡跟任何人玩,一個人吃飯睡覺玩耍。

老師擔心她性格變得內向孤僻,不利于成長,于是便勸解她,讓她多交朋友。可是一一說:“我就喜歡自己玩兒,我覺得一個人玩兒挺好的。”“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這個權利。”

上了小學,升了初中,一一明白了團體的意義,有了自己的朋友,但她還是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這部紀錄片,無需人為的戲劇性,也沒有意外的沖突和高潮,只是把十年的記錄匯集,就可以直接看出,孩子們的變與不變。

導演張同道原本堅持自由放養(yǎng)的教育觀,在這十年里,同樣發(fā)生了變化。每個孩子的基因和生長環(huán)境不同,所以適合的方法也不同,沒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教育方法。

然而,不管未來變化如何,教育孩子都有著共通的規(guī)律。那么,老師、家長們能夠從紀錄片中獲得哪些教育啟示呢?

《零零后》給老師、家長的教育啟示

適當放手

錫坤媽媽幾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為了陪伴孩子,搬家,辭職,但也沒有覺得后悔過。錫坤媽媽對孩子事無巨細,給孩子撐傘、提書包。錫坤小學畢業(yè),參加夏令營,媽媽打來電話,把穿什么顏色的衣服都安排妥當。當錫坤不想表演魔術時,還趕到現(xiàn)場幫助孩子“解圍”。

兒子對母親很依賴,遇到困難不會自己解決,而是想著“媽媽會幫助”。畫面中,仿佛媽媽無時無刻不陪伴在錫坤身邊。

錫坤媽媽也渴望一份自我的空間,希望早點撒手把兒子推出去獨立,但屢屢又不忍放手。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并不像家長所想象的那樣脆弱。父母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失去了獨立去見識社會,開展社交的技能。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讓孩子有能力在這個社會自由行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因此必須適當放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自由成長。

聆聽孩子的內心

小時候很黏爸爸媽媽的萌萌,到了初中卻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疏遠。迎來了青春叛逆期的她覺得父母無聊,和自己年齡相差很大的妹妹沒有共同語言。萌萌的爸媽一直在為孩子的改變焦慮,卻沒能在看到孩子發(fā)生變化時,嘗試和孩子進行溝通,也沒能真正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同時,生下“二孩”之前,父母沒有做通萌萌的思想工作,也沒有讓萌萌做好成為姐姐的心理準備,甚至萌萌還說并沒有特別想要一個妹妹。

紀錄片中的他們幾乎無交流,而萌萌的爸媽也將過多的關心給了妹妹,忽略了對萌萌情緒的疏導,反而不斷“強行”讓萌萌跟妹妹一起玩。甚至用拿送禮物的方式來交換她陪妹妹的時間,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處理方法。


另外,萌萌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也是不統(tǒng)一的,媽媽對萌萌的態(tài)度是寵愛的,而爸爸則是較為嚴厲的,并且父母還會因為某些觀點不同而發(fā)生爭執(zhí)。這樣,孩子其實很混亂,分不清對錯。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最親密的人,當孩子有想法時,最想要傾訴的人就是父母。所以,家長們再忙也要多和孩子說說話,試著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特別是如今放開“二孩”政策,這群獨生子女一夜之間變成了哥哥姐姐,心理落差需要重視,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愛和營造公平的家庭氛圍。

尊重孩子的思想與性格

一一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孩,喜歡獨處,總是一個人玩,畫風也和其他小朋友截然不同。當幼兒園老師勸她交朋友,她說:“我就是喜歡一個人玩。”“我有權利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紀錄片里沒有太多關于一一和她父母相處的鏡頭,展現(xiàn)更多的是她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但看得出來,媽媽很尊重一一,能站在孩子的視角平等看待她,從來不覺得女兒不交朋友奇怪,不覺得她獨處不好,把孩子當成一個正常的人。但也會積極配合大李老師引導孩子與人交友。

紀錄片中,劉嘉陽的媽媽也是非常尊重兒子的意見,她說人生就是經歷,給孩子選擇生活的自由。劉嘉陽選擇了留學,最初申請了美國的學校,又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去日本留學,媽媽覺得,這是兒子的人生,始終尊重他的意見。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對事物的看法,有時候父母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想法,但至少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選擇。當然,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時,作為父母,也要給予孩子適當?shù)闹笇Ш蛶椭?/p>

正如紀錄片總導演張同道說,“假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那么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是教育的起點。”

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

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個旁觀的過程,而是應該參與其中,當孩子成長的時候,父母也需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孩子才能感受到成長的力量。正如《零零后》第二集中,萌萌媽媽一回想過去那個甜美粘人的女兒就潸然淚下,而萌萌說“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會為我難過,也許是我長得太快了”。

教育家孫云曉曾說,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而這種改變的關鍵就是自覺自愿地與孩子一起成長。

當萌萌和爸爸一起買眼鏡時,萌萌對爸爸說“你不懂我的觸”。這或許是從網(wǎng)絡語言改動來的,也可能是萌萌自己的圈子里比較流行的話。但這也顯現(xiàn)了父母與孩子之間微妙的關系。

當孩子在成長的同時,家長也要嘗試著學習新東西,了解孩子的世界,更好的理解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控制自己的情緒

紀錄片第三集中,有一個情景是爸爸陪兒子梁昊天備戰(zhàn)小升初。爸爸希望孩子狠勁兒地學,但梁昊天覺得自己做不到。題目做不出來爸爸會發(fā)火,逼得梁昊天大喊“閉嘴”。相信這也是很多陪過孩子做作業(yè)的父母最熟悉的場景。

梁昊天爸爸在訪談中談到,其實發(fā)火對孩子的傷害挺大的,但當時想不到那么多后果,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則說道,當爸爸發(fā)脾氣時,覺得自己一點話語權都沒有,根本沒法和爸爸交談。

其實情緒真的是可以感染的,而且壞情緒要比好情緒傳播得快。有些父母常常給孩子定規(guī)矩,自己卻隨便發(fā)脾氣,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很不好的事情。

要知道,小孩子對自己的信心最初就是來源于大人,因此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多對孩子進行鼓勵。

在紀錄片播出后,有觀眾指出,片中所拍孩子太局限,不能代表全體,但拋開地域和家庭背景等因素,有些話題還是共通的。

諸如媽媽和兒子之間執(zhí)手放手的親子關系,二胎家庭中兩個孩子之間的親疏關系,孩子青春期叛逆與家長的微妙關系等等。

正在養(yǎng)育“00后”一代的父母們,在片中或許也能夠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

而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孩子在成長中需要學習的很多,身為父母,需要學的,同樣也很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