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十一章鑒別診斷與轉移關系,基于前幾章不同的案例,介紹了如何在咨詢過程中,對個案進行鑒別診斷。
? ? ? ? 實際咨詢過程中,最容易產生干擾的是個案的主訴和癥狀。這一點的確很有意思,在咨詢過程中,當然需要關注個案的主訴,但仍然需要有能力跳出主訴的框架,去關注個案的背景資料,以及在咨詢過程中呈現的轉移關系。
? ? ? ? 原文中有一句話,診斷最大的功能是預測治療中會形成怎樣的轉移關系。個案試圖和咨詢師建立的正向和負向關系,不但說明了治療師對個案產生的潛在或實際的影響,治療師也有機會去審視個案對現實生活中建立關系中的種種聯想,也給治療師和個案去修復以往關系的機會。個案與治療師所建立的關系本質,是用來建立診斷和治療的選擇。
? ? ? 書中有兩個相近而不同的例子可以說明如何避免從相似癥狀影響正確的治療判斷。其中一個是蒂茉小姐在臨近訂婚時產生恐慌而要求退婚。她察覺自己在和喜歡的或者適合的男性交往上存在問題。另一例則是艾伯郡太太在幾個月前解除婚約后因為酗酒而進行咨詢。類似的表現,但完全不同的診斷結果。蒂茉小姐除了和少數男性的關系進行不暢,其它生活中的關系是豐富多彩的,適應性良好;而艾伯郡太太則是生活中所有的關系都很混亂,她總期待現實滿足她的期望,否則就會很生氣,并且缺少自省能力。蒂茉小姐被判定為精神官能癥,而艾伯郡太太則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由于預計蒂茉小姐可能會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對治療師可能形成很強的依賴關系,并導致治療無效,所以督導建議治療師將蒂茉小姐轉介到精神分析治療。而艾伯郡太太則在治療過程中始終無法形成正向或負向的治療關系,并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反省,從而邁向進一步的成熟和成長。
? ? ? "只有當嬰兒的溝通嘗試成功,可以形成胡可特于一九七一年所稱“一個統整的自體”時,這個穩固的心靈結構的統一性即使在壓力之下也不會受威脅,這個個體才能夠轉向探索世界,才能適應一些預期中的可能變動。"艾伯郡太太在生活中關系的種種努力始終無效,因此她的內在世界也始終無法整合。而另一個班小姐的例子則展示了,一個在咨詢關系中成功重建了自體概念的個案。
? ? ? 班小姐一開始堅持咨詢師按她的控制行事,并且在發現無法控制關系時產生了恐慌。但在治療師對她的融合需求不同意也不躲避的情況下,逐漸在咨詢中,和治療師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并且為轉移關系的發生騰出了空間,她可以不必隱藏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審視她自己的性格問題,更理想化的轉移關系就建立了。在班小姐治療的最后時期,當她的夸大自體有了健康、符合年齡的野心,并成為其中心時,她對反映的需要便減退,而且建立了成為心理治療師的愿望。 也印證了胡可特的自體理論,當自體概念成功建立,她就有空間去自由探索外面的世界。
? ? ?